第四届钠电论坛成功举办, 海辰储能捷报频传
2025年9月24日至26日,第四届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在山东拉开帷幕。在这场行业盛会期间,海辰储能迎来双重喜讯。
其一,海辰储能首款电力储能专用钠离子电池∞CellN162Ah,顺利通过工信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赛西实验室组织的第六批钠离子电池测评,测评依据为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的T/CNESA1006-2025《钠离子蓄电池通用规范》;
其二,9月26日国家能源局公布的第五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中,海辰储能参与研制的“基于聚阴离子型电芯的MW级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成功入选。两项国家级权威认可的叠加,标志着海辰储能在钠电技术突破、产业化落地及战略价值践行层面,均已达到行业标杆水平。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新型电力系统对储能技术的安全性、高效率及复杂场景适配能力需求迫切。钠离子电池因资源分布广泛、综合性能均衡,被视作破解可再生能源消纳难题的关键路径。海辰储能的∞CellN162Ah钠离子电池,采用聚阴离子技术路线打造,循环寿命突破20000次,不仅具备高能效、长寿命、高倍率特性,更拥有出色的宽温域适应能力,可在-40℃至60℃的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为西北风光大基地、高海拔电网等特殊场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储能解决方案。
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此前强调,新能源要成为能源革命的主力军、新支点与新引擎,核心在于加快技术装备自主化突破与产业化落地。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正是衡量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能力的重要标志,更是推动国家能源战略落地、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抓手。海辰储能参与的这款MW级钠电系统,以∞CellN162Ah电池为核心,联合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上海电力大学及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共同攻关,专为甘肃腾格里沙漠河西新能源基地项目定制研发。针对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长时调峰与短时调频并存、极端气候下稳定运行”的痛点,该系统在超大容量电芯储能、构网型储能变流器、混合储能系统集成控制等关键环节实现突破,成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典型成果,为极端环境下新能源消纳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撑。
在产业链安全层面,海辰储能同样成果显著。其在钠电材料环节实现高导NFPP正极、国产化硬碳负极、电解液微键合等关键技术突破,填补了钠电关键材料的技术空白,为储能产业链筑牢资源与技术安全屏障,也深度契合我国推动能源装备自主可控的发展战略。此次双项国家级认可,既是海辰储能技术实力的集中体现,更是企业践行国家能源战略的有力注脚,将为我国新型储能体系建设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