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制”慧, AI“沪”航! 这场深度行, 给制造业加了个“智能Buff”
当前,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全球科技和产业发展格局,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基石,是人工智能应用最广泛、潜力最大的领域之一。当下,工信部正全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面向全国重点制造业承载区,通过供需两端发力,纵深推进“深度行”系列活动。
昨天,上海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首站走进闵行区,本次大会依照工信部深度行活动要求,设置营造产业生态、保障资源供给、促进供需对接三大板块,形成政策环境、关键要素、商务交流全面保障。一批闵行区龙头制造企业、人工智能专业服务商等企业代表,深入探讨“AI+制造”业务需求、技术能力及场景应用,共话“AI+制造”协同发展。
为什么是AI+制造?为什么是上海?市经信委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处副处长尉杨平列举了一组数字,上海是人工智能和高端制造的“双高地”,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4500亿,产业人才近30万人,约占全国1/3,近90款模型通过备案;制造业总产值超4.1万亿元,增加值1.09万亿元,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超1.8万亿元,拥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两个5000亿级产业集群。
当下,AI正在重构制造业底层逻辑,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的速度正在加快,其中蕴含无限机会。根据《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应用,打造10个行业标杆模型,形成100个标杆智能产品,推广100个示范应用场景,发展约5家综合集成服务商,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专业服务商,加快形成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生态。
“AI+制造”已成为推动制造业深度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面临众多技术和管理挑战。中国信通院上海工创中心总工程师徐东解析“AI+制造”智能场景实施范式。
闵行区通过排摸梳理,已经初步形成了闵行区“AI+制造”场景需求及服务能力图谱,闵行区面向能源装备、航空航天、工业母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行业制造企业,梳理排摸了聚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检测等全业务流程的语料、模型、智能体、应用平台等智能化转型需求。闵行区还着力打造“AI+工业机器人”、“AI+工业软件”两大类产品,现已形成覆盖多个工业行业与业务环节的强大智能化服务支撑能力。
由闵行区的重点工业软件企业组建的“闵行区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联盟”也在活动上成立,联盟单位包括新迪数字、烜翊数智、华天创智、赛美特科技、泊松铸元、浩科数智、积鼎信息科技、闵莘数科等。
“深度行”让企业收获颇丰。营造产业生态,开展政策宣贯、技术路径解析,帮助企业明确发展方向,闵行区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联盟的成立,为发展具有闵行特色的“AI+工业软件”产品夯实土壤;对接市级工业智算云、工业语料公共服务平台,提供“AI+制造”专项金融产品,分享“AI+制造”复合人才培育方案,为制造企业推进智能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通过路演形式发布制造企业需求图谱、专业服务商服务能力图谱,打破信息壁垒,组织广泛供需对接活动,进一步强化产业链协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