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曲线一度电, “最强大脑”引领传统产业蜕变

今年贵州提出要围绕“四类产业”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其中就包括要大力发展以行业大模型为重点的人工智能产业。目前,贵州聚焦24个重点行业领域,已打造了近百个大模型典型应用场景。在工业领域大模型是如何赋能发展的?今天记者就带大家去看两个案例。

在遵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调度指挥大屏上,这条不起眼的分子比曲线,每年为企业节省电费近4000万元。

分子比曲线,是反映电解铝生产原料配比的参数。曲线波动越小,电解槽运行就越稳定、能耗就越低。今年以来,这条曲线正在慢慢变成直线。

“分子比参数就像我们炒菜一样的,调料加多少,每个师傅有自己的经验,波动幅度在50%左右。这个大模型可以统一标准,将所有的工艺参数控制在一个更窄的标准区间,大家给同样的盐、同样的酱油,都能达到降能耗的效果。”遵义铝业公司工程师周剑告诉记者。

正是依靠“电解铝复杂体系动态优化预测大模型”,遵义铝业的生产过程实现了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和“智能决策”转变。该模型是国内首个电解铝大模型,由遵义铝业与华为等技术伙伴联合推出。

目前,遵义铝业已在34台设备上应用了该大模型,每年的能耗成本节约800万左右;全厂500台设备未来全面推广该大模型后,能耗节约成本有望达4000万。“电解铝生产中电耗占总成本40%左右,如果吨铝能节约200度电,我们的竞争优势会大幅提升。”周剑说。

除了电解铝环节外,遵义铝业还正在氧化铝环节的多个应用场景研发相应的大模型,目前这些模型已完成了训练。

“以前决策要靠人工去分析汇总,周期长、效率低,某个环节出问题了大家很难找到关键点,大模型能够迅速解决这些问题。”遵义铝业公司研发工程师吉露表示。

眼下,贵州正坚持“应用牵引、场景赋能”的发展路径,重点聚焦酱酒、化工等特色领域,开发一批小而精、实而用的大模型、中模型甚至小模型,切实解决产业痛点、创造实际价值。

构皮滩水电站是贵州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该电站依托实时负荷智能分配系统和相关仿真模型,可精准还原来水情况,优化机组负荷分配,使发电效率大幅提升。今年上半年,机组耗水率降至2.09立方米每千瓦时,该指标在同类型机组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每发1度电,国际平均耗水率大约4.0立方米水,而我们汛期耗水率稳定在2.09立方米每千瓦时左右。同样的水耗,我们可以发两度电。”构皮滩发电厂维护部副主任闵万雄说。

目前,构皮滩水电站正依托统一数据平台建设,将各类物理设备转化为数据信号,推动电站实现全生命周期内的全面感知、趋势预测、故障预警和智能决策。

“运维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度都迈上了新台阶,我们将积极引入大模型,推动水电站朝着更安全、更高效、更绿色的方向智能化转型。”闵万雄表示。

记者:余杰谢鑫

一审:龙菊珍

二审:张雁飞

三审:彭奇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