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视角”看城市:北京东城儿童责任规划师为通学交通建言献策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
一场特殊的提案征集评选活动3月29日在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举办。一群小学生、初中生向北京市东城区园林局、交通支队、发改委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建筑行业专家、高校教授讲述自己对交通改造的意见和设计。
孩子们的提案围绕东城区灯市口大街及周边公共空间改造提升。据介绍,灯市口大街位于王府井商圈附近,不仅是生活和商业服务街区,还承担了王府井与崇雍大街之间重要的交通功能。大街北侧集中了景山学校、灯市口小学、二十五中学、一六六中学、东华门幼儿园等5所学校幼儿园。大街东口可通往协和医院,西口可通往王府井、故宫等文旅景区。早晚高峰期间仅通学人流瞬时就可达1万余人,也成为备受关注的市级交通堵点之一。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及周边区域平面示意图。受访者供图
这些“小小规划师”给出的提案让专家们也为之点赞。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副总李利说:“集齐孩子们的设计后,我们细致归类发现几乎每位孩子都从自己视角找到了这条街的病灶。在建议方面,孩子们的想法也更加多样化,他们的想法既实用又富有想象力,让我们看到了儿童对于友好公共空间的渴望与期待。”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熊文惊讶于孩子们的细致观察,他说:“这些提案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视角与城市规划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展现出了儿童参与城市规划的巨大潜力。我们一直认为,城市有朝一日终将交到孩子们手中,今天方案背后那双稚嫩的小手未来终将成为守护城市的中坚力量。”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的提出建议,表达自己的想法,北京工业大学多个学院的本科同学组成的“童行侠”团队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指导。该团队主要针对北京市儿童友好通学空间建设与通学环境精神健康进行调研。团队成员郭雨桐注意到,有一组小朋友用“指标量化”法评价红绿灯的问题。她说:“尽管他们的样本量不够充分,但他们能够想到这方法就让我们很意外。”
3月29日,北京市东城区举办“一米声音——儿童责任规划师提案征集”评选活动,“童行侠”团队与灯市口小学的学生在活动中合影。受访者供图
东城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东城区将针对这些“一米”痛点,着手制定具体的改造方案,并继续支持儿童责任规划师参与后续的方案评审、施工改造、监督旁站、验收体验等工作环节,以此为契机探索和完善儿童参与城市治理的特色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