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京津冀经济总量11.5万亿元,三地协同发展再亮“成绩单”
5月11日-12日,在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上,三地协同发展再亮阶段性“成绩单”。 据介绍,2024年京津冀三地GDP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经济总量达到11.5万亿元,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进一步显现。
北京市京津冀协同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年来,京津冀三省市持续完善协同机制,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坚定不移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河北雄安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两翼”联动发展,扎实落实国家进一步支持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精心唱好京津“双城记”,在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持续突破,共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严控非首都功能增量,为高精尖产业释放更多空间
过去一年,非首都功能疏解继续推进。北京不予受理与“四个中心”定位不符的登记业务累计2.5万件,同时,北京科技、商务等新设市场主体占比由2013年的40.7%上升至2024年的67.7%,这意味着北京为高精尖产业发展释放了更大空间。
据介绍,2014年以来,北京累计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3000余家,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40平方公里。首都功能核心区布局持续优化。
843亿元技术合同流向津冀两地,区域生态初步形成
高质量发展方面,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提质增效,2024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843.7亿元,同比增长12.7%,初步形成“北京建能力、区域造生态”协同机制。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落地见效,7个京津冀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抱团发展。
北京市京津冀协同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三地还将推动重点产业链图谱落地见效,联合开展京津冀高精尖产业筑基工程“揭榜挂帅”活动,共同举办2025年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等活动。发挥京津冀先进制造业集群联盟等各类社会组织作用,做大做强安全应急装备、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国家级重点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高效开发利用算力资源,打造环京地区智能算力集聚区。布局商业航天、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协同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区域新增长极。
3600余项“区域通办”,“两翼”齐飞格局加快形成
过去一年,雄安新区拔节生长。首批疏解标志性项目中国星网总部迁驻投用,成立中国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成功举办首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开展系列雄安行活动。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入驻企业140余家,“未来之城”创新氛围越来越浓、人气越来越旺。
另一边,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保持千亿投资强度,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厂通路建成通车,36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区域通办”。
接下来,还将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落实落细一揽子支持政策,推进中国中化、中国华能总部尽快投用,精心办好第二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持续开展“雄安行”系列活动,推动空天信息、低空经济等重大项目在雄安新区布局。同时实施京雄基础教育提升、医疗卫生发展、职业培训创新三项工程,助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去年实施86项重点任务,京津“双城记”唱响新旋律
在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上,2024年,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综保区全域封关运行,京张、京西南等文化旅游带扎实推进,通武廊等毗邻区域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化。
另一方面,京津“双城记”也唱响新旋律,天津滨海新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支撑作用日益明显,首个设立在天津的央企总部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挂牌成立。去年实施京津同城化发展86项重点任务,连续两年举办京津产业握手链接洽谈会。中关村新一轮12条先行先试政策向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复制推广。
据北京市京津冀协同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三地还将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要素。加强毗邻地区合作,抓好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体制机制优化调整,推进综保区一体化建设运营管理,推动通武廊交界重点区域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打造“房涿涞”绿色能源、智能制造等产业集群,深化“平蓟三兴”农业科技合作,加快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
在深化京津“同城化”发展上,也将继续强化京津发展轴集聚效应,支持北京中关村、经开区等与天开高教科创园对接合作,推动武清京津产业新城、京津合作示范区等提质提速提效,推进“站产城”融合发展,打造北京便捷出海口。强化天津滨海新区战略支撑作用,推动开展综合改革和服务业扩大开放,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强与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错位联动发展。
京津雄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正在建设
在交通领域,京津雄实现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环境方面,2024年,京津冀三地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30.5微克/立方米、38微克/立方米、37.8微克/立方米,分别同比下降6.2%、7.3%、2.1%,天蓝地绿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巩固。
同时,过去一年,京津冀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园区揭牌成立,共建京津冀医联体115个。“河北福嫂”在京津市场深受欢迎,“河北净菜”成为“京津好菜”,天津港开通智利车厘子、秘鲁蓝莓等特色直航快线,丰富京津冀地区水果市场供应。40多万京津老年人到河北乐享晚年,社保卡“一卡通”等一批惠企利民事项落地。
座谈会部署,下一步,还将织牢织密京津冀交通圈,推动荣乌新线高速二期等开工建设,持续促进京津同城便利化。并提升天津港国际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地位,巩固河北港口能源、原材料等大宗散货主枢纽港地位,共建京津冀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生态上也将深入抓好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联治,推动“三北”六期等重点工程建设,筑牢生态屏障。
北京市京津冀协同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外还将推动“河北福嫂”“河北净菜”提质扩容,深化京津冀合作办学,合作建设一批康养目的地。扩大“跨省通办”“同事同标”范围,拓展社保卡“一卡通”应用场景,推出更多“一网办”“一次办”等便民措施,为三地群众提供更为优质便捷、可感可及的服务体验。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张牵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