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赚钱、会增长、想象力重塑,京东的野心藏不住了?
关注我,让学习成为一种信仰 !
3月6日,京东发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
“我们对2025年更加乐观。”京东集团CEO许冉表示。对于本季度的业绩回暖,许冉认为核心因素是消费市场整体回暖,以及与此同时京东的市场份额在扩大。
财报公布的业绩,在资本市场得到积极反馈。在财报发布后美股盘前,京东股价涨幅一度超过6%。
而在京东与美团、抖音热战背后,2024年京东在AI上的布局也正在深度改造这家公司的业务模式。截至目前,京东平台上已经有超过80万商家使用了京东数字人、AI短视频等AI工具。
小编|璞羽
隶属|我爱学习俱乐部编辑部
今年一开年,京东挺委屈。明明2024年赚了不少钱,股价却涨得不如对手。
在中概股普涨的背景下,截至京东宣布做外卖当天,京东在2025年的股价涨幅为16.54%,同期内阿里的股价涨幅为27.31%,拼多多为21.13%。
理由不难推导,京东虽然在2024年连续四个季度保持盈利,但是3C家电市场被美团闪购偷家,下沉市场被拼多多截胡,只靠传统电商故事难以支撑其高估值。
相比之下,对手们纷纷找到了新的增长曲线。阿里靠AI缓了过来,拼多多的海外电商Temu进一步攻城略地。
于是,京东喊出了外卖的故事,并且一上来就高举高打,带头给外卖员缴社保、给商家降佣金、给新用户补贴,给竞争对手造成了一定压力。
这的确起到了效果,资本市场开始重新为它估值。有了新业务的加持,京东股价开始上涨。今年以来,京东股价涨幅为31.62%,超过拼多多的23.94%,但依旧低于阿里的70.51%。
3月6日,京东发布的最新财报,又把股价往上拉了拉。
实际上,这份“喜报”来得并不突然,背后是京东在2024年稳住了3C数码家电的基本盘,同时减少对亏损业务的投入,并在行政开支上进行严格控制。
京东还不能掉以轻心。市场好奇的是,外卖和即时零售业务众所周知是重投入、长周期的业务,这样一来,京东还能在2025年保持亮眼的利润吗?管理层会有多少投入耐心?更重要的是,面对美团、饿了么和抖音的围堵,即时零售究竟能带京东走多远?
持续提高供应链效率将有助于降低整个产业链的成本并提升效率,不仅能更好地服务商业伙伴和用户,还能提高盈利能力。
从京东物流来看,2024年,京东物流经调整后净利润达到79亿元,同比增长186.8%。这背后,京东物流主要通过技术与模式创新,形成业绩增长的强动力。
致力于探索前沿技术,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软硬件一体化的物流科技产品和解决方案,有效推动降本增效和产业升级。
例如,2024年,京东物流投入使用了全新自研的“智狼”货到人系统,相比于传统的“人找货”模式,拣货效率提升了3倍以上。
同时,京东将员工和合作伙伴视为平台能够长期发展的基石,构建可持续的利益共同体。
在合作的商家侧,京东扶持第三方商家的“春晓计划”还在持续升级。过去的2024年中,该计划通过流量扶持、降本增效、AI技术赋能等全方位举措,构建了商家与平台共生共荣的生态体系,成为驱动京东第三方业务增长的核心引擎。
近期,“春晓计划”进一步重磅推出“新商三步法”,包含“0元开店、拿补贴投广告、上专属活动”三大步骤,为新商家提供从开店到爆单的全链路支持,让商家轻松掌握流量获取和销量提升的方法。
在员工侧,能够看到京东的员工数量还在不断上升。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京东体系的人员总数已经增加至约67万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京东的人力资源总支出达到了1161亿元。京东很早就开始为所有员工缴纳五险一金。
尤其是员工体量庞大的京东物流,是行业一家与一线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五险一金”的物流民营企业,还通过多样补贴来全方面保障员工工作和生活。
截至2024年年底,已有来自全国超过1,200名快递员、分拣员、运输司机等一线员工从京东物流光荣退休,过上了有保障的退休生活。
京东业绩分水岭的出现,意味着在正道经营的理念之下,通过技术的提升,可以让用户、商家、员工、平台都能从生态中获益,从而推动整个商业生态的正向循环。
-2-
AI在提速,深度与广度尚有空间
在各家电商大厂都在发力AI之际,京东也在全面推动AI化。虎嗅了解到的一手信息显示,目前在京东内部已经有超过100多个场景进行了AI化,京东60余万员工均已经开始使用基于京东言犀大模型的AI工具。
AI对京东核心业务的影响在四季度也是明显的。
季度内京东云言犀数字人升级至3.0,且实现了双数字人直播的技术突破,而这一技术目前已经提供给了京东商家。
数字人可以说是京东2024年AI的关键方向之一,在四季度内,京东言犀数字人的角色总数已经超过了140个,并且切入了50余个行业场景之中。
在数字人之外,京东也试图完成电商业务的AI化。在12月初,京东发布了言犀大模型在电商领域的10款应用,基本上涵盖了平台交易的大部分关键场景。这对京东的业务影响是明显的,以其中的智能导购应用为例,其转化率较市场均值提升幅度超过300%。
2月27日,京东外卖宣布将向消费者发放大额补贴,专享福利首批惠及京东认证大学生及PLUS会员群体。
这段时间以来,京东外卖的重磅消息一个接着一个,针对各个关键环节精准出手。
对此,京东CEO表示:“从消费场景上来看,即时零售是核心零售业务的自然延伸,外卖也是即时零售场景下用户高频的业务之一,可以丰富我们服务用户需求的场景,提供更优质的供给,加强用户粘性、活跃度,从而带来用户价值的提升。”
这还没完,有网友发现,京东APP在2月还上线了“国内打车服务”。
3月3日,京东物流又推出自营搬家服务,并承诺“0搬动、0加价、0破损”,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省心无忧的“管家式”搬家服务。
如此看来,京东多方布局,既是为了寻找更多增长曲线,也是为了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将护城河越挖越深。
在增长的同时,京东面临的诸多挑战也不容小觑。
首先,京东电商仍然缺乏充分的流量来源。
外卖、网约车等业务虽然能够带来部分高频用户,增加用户留存,但在生长初期,本身也需要流量供养。
而在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这些新业务显然还需要京东烧钱输血。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京东要向哪个方向集中兵力,才能获得最大的战果,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
其次,京东的优势品类是3C家电,其供给体系和用户心智都很成熟。在过去的一年间,乘着国补及以旧换新政策的东风,京东在这方面收获了喜人的成果。
但东风总会过去,当政策红利消失后,京东有必要寻找新的增长引擎。
最后,AI浪潮来袭,可在不少人看来,京东在AI大模型上的发展还不够亮眼。
甚至有部分人士认为,京东仍然没有跳出电商赛道,找到与AI等相关的新故事,因此市场情绪不高。
相比之下,重金高调加码AI的阿里似乎更受市场青睐,今年前两个月,阿里港股股价已经涨超70%。
不过,京东并非没有布局AI。据了解,截至四季度,京东供应链基础设施资产规模近1,610亿元,为AI技术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场景。
目前,京东言犀数字人已率先完成大规模产业实践。京东云也已全面上线DeepSeek产品。
接下来,京东要如何继续发力,抓住AI机遇,我们将持续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