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半参与者难辨AI文本 专家称“人机协同”正加速发展

龙章榆

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期间,展区的一场测试引发关注:72名参与者在10分钟内阅读6篇文章并识别AI生成文本,其中包含3篇AI现场生成文本与3篇政府网站下载的人类创作文章。

据统计,测试中,69%的参与者来自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国企,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99%。其中,53.70%参与者误将AI文本认作人类创作文本。

“数据显示,AI在公文写作场景已达‘人机难辨’水平。”组织测试的北京方寸无忧科技公文产品负责人梅俊博士认为,这标志着AI在政务与企业文本生成领域实现新突破,“人机协同”办公正加速迈向高效智能新阶段。

近年来,AI技术为文本内容创作带来多维度变革。据介绍,此次现场生成公文的“方寸智脑”产品,将于9月正式开放用户注册,通过三大底座实现创新:模型底座融合DeepSeek等前沿大模型与自研行业小模型,深度优化政务、企业垂直场景的语言逻辑与知识体系;工具底座集成公文写作、政策解读等数十种专业工具,支持AI快速调用工具解决问题;文档底座依托800万篇优质文本案例,为生成贴合场景、符合规范的文本提供坚实基础。

“AI文本被误认的关键,在于智能体理解了公文行为逻辑,并能调用多工具参与创作。”梅俊表示,通过将行业知识编码为可执行的智能体,接管高频、重复、强规范类任务,辅助人类完成创造性工作,实现了合规、可控、可量化的效率提升。

2025数博会期间,多名专家认为,“人机协同”正加速发展。在“人机协同”过程中,AI的角色是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工具。人的角色将更专注于策划、判断、构思、决策、创意等环节。

“在公文写作领域,我们将深化行业小模型与前沿大模型融合,拓展垂直场景智能体更新,持续推动‘人机协同’写得像,到自主运行写得准,再到辅助决策写得优的跨越。”梅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