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原创 突然动手?印度扣押中国的货物,不到48小时,中方火速出手解决

据报道,上海海事法院消息,国内某化工企业价值42万元货物抵印度蒙德拉港后,因代理环节欠费纠纷遭“扣单”,高温下货物面临变质风险。中方紧急申请海事强制令,法院48小时内促成三方协议,货物及时清关,避免损失扩大并保全境外合作渠道。这一事件看似商业纠纷的快速处置,实则折射出复杂的地缘经济博弈与中印关系的微妙互动。

事件直接诱因是多层代理的费用纠葛。化工企业委托甲公司出运货物,甲公司转委托乙公司订舱,货物到港后,乙公司以甲公司拖欠多票业务费用为由,依据“欠款可扣留单据”协议扣留正本提单,导致印度收货人无法提货。蒙德拉港地处热带,夏季日均气温超40摄氏度,化工品长时间滞留可能引发化学性质变化。数据显示,印度港口平均滞箱费每日约300美元,若滞留超一周,额外成本将达货值20%以上,企业还可能面临客户索赔与信誉损失。

莫迪和特朗普(资料图)

上海海事法院展现出高效司法能力,启动“快立案、精研判、巧调解”机制,从申请到解纷仅用两日。法官厘清法律关系,指出“扣单”应限于对应业务,不得损害第三方权益,向乙公司释明超越合同扣留可能构成侵权的法律风险,同时提示各方关注港口费用递增问题——每延迟一天,滞箱费与堆存费叠加将导致损失扩大,若收货人弃货,各方损失或远超争议金额。

在法院协调下,三方达成务实方案:化工企业为维系客户关系,提前结清与甲公司其他业务费用,帮助其缓解资金压力;乙公司收到本单费用及部分欠款后,立即交付提单,确保货物清关。这一处理既尊重合同,又平衡利益,避免纠纷连锁反应。企业代表称,纠纷解决不仅避免货物损失,更保全了与印度客户的长期合作渠道,对拓展南亚市场具战略意义。

事件背后隐含地缘经济因素。近年来印度在中美博弈中频繁对华采取限制措施,2023年中印贸易逆差达850亿美元,印度虽高度依赖中国中间产品,却跟随美国加征关税、限制投资,此前曾扣押小米48亿元资金。印度在印度洋加强监控布局,重兵驻守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此次事件或与此地缘意图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