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解密iPhone的“相机控制”按键和它的替代方案

在智能手机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苹果当之无愧地扮演着一个 " 全球导师 " 的角色。

从一开始的触摸屏,到指纹识别,再到脸部识别、UWB 甚至无线充电,库比蒂诺巨头用他们对智能手机的洞察和对技术的积累,引领着智能手机走到了当下。在去年发布的 iPhone 16 上,苹果又给智能手机带来了新的变革。

如上图所示,苹果在介绍 iPhone 16 的时候,花了不少时间去介绍这个被称之为 " 相机控制 " 的按键。按照他们所说,使用者可以通过 " 相机控制 " 选择和调整包括曝光、景深、缩放、风格和色调在内的设置。使用者甚至可以自定义 " 相机控制 " 的使用方式。从苹果的介绍我们得知,这个按键即使在该公司面向未来的 "Apple Intelligence" 战略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苹果发布这个功能以来,国内无论是 OPPO、vivo 和荣耀,也都纷纷开发出了相关的功能键,譬如目前已上市的 OPPO Find X8 Pro/X8 Ultra、vivo X200 Ultra、荣耀 400 Lite/X70i 等手机上的拍照按键。据笔者了解,在这些相似的功能背后,其实隐藏着两条技术路线之争。

荣耀 X70i、vivo X200 Ultra

一颗小按键背后的黑科技

从使用者的反馈看来,这个新增的按键似乎有点被高估了,终端用户也并不能轻易窥见这个按键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但按照苹果的说法,能在方寸空间实现这个设计,并提供如此酷炫的 UI 交互,他们克服了三大挑战,分别是高集成度、防误触和可靠性。

iPhone16 相机控制按钮

如上图所示,第一眼看到苹果这个新增的 " 相机控制 " 按键,有种梦回 iPhone 5S 首次引进 Touch ID 的感觉——在设计上,固态按键外圈用了金属,中间是蓝宝石。具体到原理上,Touch ID 通过中间的蓝宝石水晶和电容触摸传感器,拍下指纹的高分辨率图像并对其进行智能分析,以便从任何角度都能精确读取指纹。

这个 " 相机控制 " 按键,其实与 " 指纹识别 " 的原理和技术有点异曲同工。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在使用者按下不同键程时会触发不同的功能(可以简单理解为轻按和重按实现不同的功能),而且如开头的视频所示,使用者在这个按键上滑动,也会取得相应的控制效果。

于是,为了实现这些功能,据相关拆解来看,除了控制 IC 外,苹果在这个设计上的核心组件还包括表面的电容触摸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锅仔片。其中,位于最前端的电容传感器,在 iPhone 16 的 " 相机控制 " 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图源:爱否科技

根据爱否科技报道,如上图所示,苹果在 " 相机控制 " 按键中采用了拥有六个 PAD 的多像素电容传感器,这样就能让设备在使用者滑动手指的时候感应到速度、位置等更多物理量;而为了通过按压实现不同的功能,则是借助纽迪瑞科技 /NDT 的一个压感传感器实现的;至于锅仔片,则负责提供反馈。

行业专家告诉笔者,这固然是一个很好的设计。因为电容传感器可以识别轻微的滑动,让使用者能够很好地实现如前面视频所示的调节;压力传感器的增加,则能解决按下过程中(锅仔片还没有被触发前)由于手指接触面的变化导致电容传感器误判为滑动的误触问题。如演示中所见,轻按 " 相机控制 " 按键,实现对焦或者调出相机控制界面(曝光,景深,缩放等),也都是依赖于这个压力传感器才得以实现的。

iPhone16 相机控制按钮拆解图

不过他也强调,这本身并不容易做到,如何避免误触,如何精准控制,这都是横亘在开发人员面前难以逾越的挑战。具体来看,电容设计的难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电容传感器是单端设计,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产生大的噪声;

2

电路设计上要求尽可能短线路接入到电容触控芯片中,否则会容易引入各种寄生电容,产生干扰,影响灵敏度;

3

侧边电容 PAD 面积小,灵敏度受限,需要高性能的电容触控芯片;

4

键帽材质的介电常数影响电容灵敏度;

5

电容传感器要密封好,如果有液体或者水汽渗入,会让容值发生很大变化,导致触控功能失效;

正因如此,除了对这项技术有着多年深厚积累的苹果外,目前还没有其他厂商能够实现同类型的电容解决方案。而且,对于这个设计,还有一个开发者不得不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如此多的器件集成到一起。

" 苹果这个模组把电容触控 IC 也集成了进去,这是其他很多想进行相关电容设计的企业很难做到的。" 该专家接着说。他还表示,因为苹果手机本身是一个 IP68 级的防尘防水设计,这就要求这个 " 相机控制 " 模组也要实现同级别的防尘防水,进一步拉高了设计门槛。

不过,和以前的 Touch ID 一样,苹果这个设计也会面临手指出汗和按键弄湿了无法控制的问题。于是,如何能够在这些客观挑战面前,打造一个更折中的 " 相机控制 " 按键,成为了供应链攻关的目标。

近日,笔者终于找到了潜在替代者。

OPPO Find X8 Ultra

一个堪比苹果的新方案

要找到替代方案,就需要先了解其实现原理。

归根到底,上文谈到的苹果 " 相机控制 " 电容式方案,其最关键、也最难的点就是通过测量传感器上的电容变化来判断手滑动的方向,进而对相机或者第三方应用执行相应的控制;至于那个压感传感器,如上所述,是用来判断压力大小,进而执行相应动作的。

- 纽迪瑞 /NDT 压感 sensor

由此可见,如果要寻找一个替代方案,压力感应的部分可以沿用,我们只需要使用另一种方式来实现滑动控制,而 " 悬臂梁 " 就成为了一个可靠的选择。

作为一类较为常见的受力构件,在工程中的悬臂梁变形主要表现为弯曲。而将其应用到传感器上,则是通过测量施加在悬臂梁上的压力变化,来进行动作推断,最终实现相关功能。这也正是纽迪瑞科技 /NDT 正在探索的苹果 " 相机控制 " 按键的替代方案。

具体而言,这个技术本质上是设计了一个基于悬臂梁结构的压力传感器,在其中集成了万级压力分级的高精度、高滑动分辨率的可印刷应变片(PSG,Printed Strain Gauge)。在使用者轻触这个传感器产生电压信号后,检测两个通道的弯曲程度,搭配高精度滑动追踪坐标算法,能精准确定力的大小和位置,实现压力精准触控和压力精准滑动功能。

而要实现这个功能,核心则是压阻材料。

据介绍,纽迪瑞科技 /NDT 的压阻材料可以印刷在很多基材之上(例如 FPC 或 PCB),从而形成一个应变传感器。这个应变传感器贴附在任意的材料结构上,当该结构受到按压产生形变,传感器感受形变、产生电信号的变化,再经过后端的模拟与数字电路处理,最终输出按键或压力值信号,并在很大范围内保持线性输出,可实现轻按、重按、多连按、长按、滑动等丰富、多维度的交互功能。

正因为其工作原理的与众不同,该公司提供的纯压感触控按键不需要像苹果那样用蓝宝石,还支持在湿手、戴手套、水下等全场景下进行按压与滑动操作,这恰恰弥补了苹果电容式传感器的不足。此外,还是由于其原理的特点,这个方案无论是在模组制造,还是在设备装配过程中,也都优于苹果的方案。

图源:纽迪瑞 /NDT

不过,我们也必须承认,苹果方案的体验和精度是其他方案无法比拟的。据了解,这个体验差别主要是图像处理器、CPU 处理能力(帧率,延时)以及 UI 效果的差距导致的。如果只是测量 " 相机控制 " 按键的实现效果,可以说和苹果不分伯仲。例如在滑动分辨率上,上述悬臂梁方案也能做到 0.2mm,无限接近苹果的电容方案体验。即使在滑动灵敏度方面,悬臂梁方案还能继续提升,想要达到或赶超苹果方案,相信只是时间问题。

在实际体验中,我们只需轻轻把手放在苹果的 " 相机控制 " 按键上,就能执行滑动调焦等功能,但是在使用了纽迪瑞科技 /NDT 悬臂梁方案的 OPPO Find X8 Pro、OPPO Find X8 Ultra 和 vivo X200 Ultra 等旗舰上,我们还是需要先轻轻按压一下按键,才能更好地体验滑动调节的功能。

但话又说回来,谁又会在控制按键的时候,刻意轻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