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谢霆锋,香港的下一位商业大佬

忠于自我,做到极致。

作 者丨金玉

1996 年,16 岁的谢霆锋背负 " 星二代 " 光环出道,却在嘘声中开启职业生涯。

彼时无人料到,这位在舞台上摔吉他的摇滚少年,会在未来以演艺明星、创业家的双重身份,为香港娱乐和商业撑起新—代的颜面。

2025 年 4 月末,时隔 20 年,谢霆锋重启演唱会,舞台无华服、无嘉宾、无安可,却用一首首经典曲目唤醒一代人的青春。

这场 " 三无 " 演唱会,恰似他跨界事业生涯的隐喻:忠于自我,做到极致。

2011 年,谢霆锋悄然走进厨房。

他记得这样一幕,有一天在香港的家中,一家四口罕见团聚。晚饭前,妹妹谢婷婷等大家落座后,轻声说出一句:" 爸爸吃饭,妈妈吃饭,哥哥吃饭。"

几秒后,她看向谢霆锋说:" 你知不知道,我已经十三年没说过这句话了?"

谢霆锋当场愣住。

后来在接受采访时,他说:"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很失败。我管理着几家公司,不算很厉害,但也有一百多名员工;曾有自己的小家,两个儿子,结婚又离婚;但十三年来,我竟然没能和爸妈、妹妹,全家人坐下来好好吃顿饭。"

电视台把这段视频放给谢贤看,他淡淡回应:" 儿子心里有我,那我已经很开心了。"

狄波拉也感到欣慰。

她发现,儿子自从开始在厨房 " 折腾 " 之后,整个人变得更加沉稳。

在身边人以及很多粉丝眼中,30 岁之后的谢霆锋变得更加平静、柔软、也更淡定与坚定,这与厨房和美食的关系密不可分。

他记得第一次下厨,是在电视上看到一档美食节目,介绍舒芙蕾和泡芙," 说很难做 ",谢霆锋不信,立刻下楼买了食材回来挑战。折腾半天,结果 " 惨不忍睹 "。他不得不承认:" 果然很难!"

但在面粉变成面团、面团膨胀,黄油、鸡蛋与牛奶混合的香气随着热气从烤箱缝隙中逸出时,他前所未有地感受到厨房的奇妙魅力,并被深深打动和吸引—— " 原来整个过程是治愈的 "。

他说,在厨房里,每一次做菜,每一次摆盘,都是重新认知自己的过程。" 可能一道菜我煮过上百遍,但每一次都能反映我当下的心情,也会促使我反思,该如何去调整。"

厨房也让人平静,磨砺耐心。他说:" 哪怕是烧一壶开水,没有沸腾,你就只能等。急不来,也无法不专心、不平静。"

2014 年,下厨后的第三年,自认已经有高超厨艺,而且也得到身边人高度肯定的谢霆锋,决定从厨房开始,围绕美食,做更多事。

他以厨师身份推出个人品牌综艺《十二道锋味》,这是一个商业节目,是他的创业,但他更希望的是,借此推广美食文化,以美食 " 治愈 " 更多人。

节目中,观众看着他为了寻找最好的松茸,奔赴海拔 3459 米的香格里拉;为了最新鲜的帝王蟹,专程飞往挪威……然后把这些美食,融入在他和朋友们的一段段人生故事中。

" 锋味 " 就这样一点点被创立起来,谢霆锋在美食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2016 年,他成为首位获 " 米其林之友 " 奖项的华人;2017 年,他以 " 锋味控股创始人 " 身份开通微博,并为节目举行全球 " 锋味厨师 " 海选,优胜者可获得总额 180 万元的创业基金。

2021 年,谢霆锋更进一步,和杭州谦寻共同创立了锋味派品牌。借助直播电商和明星创始人影响力的叠加,锋味派迅速破圈。仅用三个月时间,单月销售额就突破千万元。

从此开始,谢霆锋把对美食的热爱、要求完整地带入自己的品牌,把自己当作第一消费者去做产品,从配方调制到成品试吃,他都全程参与,每个产品背后都有无数次的调整和优化。

他说,卓越不是追求完美,而是通过持续练习构建稳定,所以他执着于关键和细节,每一道菜品都要经过几十次打磨,确保味道和呈现稳定一致,才可推向市场。

员工们谈到他,也都首先强调其对做好产品的重视," 对产品品质的苛求,有点像做科学实验。"

比如,他坚持使用 70% 黑猪肉和 30% 鸡肉的配方做烤肠,拒绝添加防腐剂和色素,确保产品健康与美味并存,坚持采用成本高企的氮气 + 真空双重锁鲜技术……

一切,都是为了保证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在一次采访中,谢霆锋谈到美食给自己生命带来的变化:" 不仅是味道,更是回忆、创造力、坚持、努力、分享、温暖、温饱。"

创造,坚持与努力之下,锋味派开始出现在更多城市、门店,从 " 网红 " 化为 " 日常 ",走入千家万户。

2025 年 3 月," 锋味 " 迎来了四周年庆典。虽其具体业绩未对外披露,但从一些被披露的数据看,其 " 锋味派 " 品牌已拥有超凡的可持续发展实力和潜力。这些数据包括:

锋味派爆汁烤肠累计销售额达 15 亿元,连续三年全国销量第一;锋味派意面、午餐肉、小笼包,也都成为年销售过亿级的大单品;65% 的消费者会在 3 个月内再次下单。

至 2025 年 4 月," 锋味派 " 已在线下渠道覆盖全国 160 个城市、15000+ 门店。同时,公司已启动国际化拓展,布局 500 余家门店。

在明星与网红餐饮频频 " 翻车 " 的市场环境下,尤其最近几年的消费经济大环境之下," 锋味派 " 做到如此业绩属实不易。

这样的业绩,无疑也让谢霆锋的创业家身份更加引人瞩目。

办 " 锋味 " 之时,谢霆锋已算是创业老兵了。早在世纪初,他就已经踏入商海,展现不俗的商业嗅觉与潜质。

与很多人以为的 " 星二代 " 不同,谢霆锋出道即背着替父还债的压力,这让他对赚钱有着更深的渴望,父亲虽为一代影星却负债累累,则让他对赚钱与花钱都多了敬畏。

谢霆锋 19 岁就开始把拍戏和发唱片赚到的钱投入地产投资,他曾开玩笑说,理由是 " 觉得砖头不会跑。"2003 年,23 岁的谢霆锋正式创业,开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也是当时整个中国唯一采用全数码流程的后期制作公司

—— PO 朝霆。

23 岁,年纪轻轻,但谢霆锋的创业却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首先,他相信自己有机会获得成功,其次,他推演了如何成功的路径,也把包括失败的代价都计算和预演过,觉得可以接受。最重要的是,他坚信成功的创业一定要可持续创造社会价值,最好是创造差异化增量价值,而 PO 朝霆想做的事,就非常符合这一点。

2001 年,谢霆锋在拍摄《玉蝴蝶》MV 时发现,即使预算和资源都很充足,其成片效果也始终不理想。深入了解整个制作流程后,他发现问题出在后期制作环节。

彼时,香港后期制作水平有限,大量影视作品的后期都交由韩国、泰国、澳大利亚等海外公司完成。而且,当时的沟通往来也不如今天这般便利,这导致很多本土作品制作备受挑战。

香港影视业如此发达,却没有优秀的后期公司,谢霆锋认为这不科学,不应该,而且问题背后也就是机遇。于是,他决定站出来,自己做。

同时,他也相信,这么多年还没有一家优秀公司出现,也充分说明了这个事情它并不简单。于是,他非但没有敲锣打鼓宣告自己要进军这一行业,而且还 " 隐姓埋名 ",在圈内绝口不提自己创办 PO 朝霆的事迹,决定先做出来,用事实去说话。

事情果真困难,不对外公开身份,这也意味着他无法利用自己的身份和资源,就更难。如何从零起步,做出成绩来?谢霆锋的选择是,以超级付出,去追求极致。

这也是他在演艺圈出头的路径。

拍摄《少年古惑仔》时,谢霆锋的脚重伤,一边用酒精消毒,一边出血继续拍戏;拍摄《新警察故事》时,他仅凭一根铁棍,从 28 层的摩天大楼滑下;拍摄《男儿本色》被大巴撞飞六七次,腿差点被夹断,脸部、肩膀和手臂满是淤血,右手严重受伤,筋骨撕裂……

由于总是犯险,他成了成龙之后,第二个被香港保险公司封杀的演员。

" 找出胜出的方式,然后把它做到极致。" 演艺生涯如此,商业生涯亦是如此。

谢霆锋认为,做任何事情,人都是第一位的。他喜欢看足球,并从中学到如何办公司的经验," 首先是要找一位好教练,让教练再去发掘好球员,找到对的人,把对的人放在对的位置,然后做对的事情。" 对应到公司,最重要的就是要请到好的管理者。

于是,他请到了曾在 Showreel 等业内顶尖的后期制作公司工作过,拥有丰富且扎实的后期制作能力的杨文杰来带队。

多年后,杨文杰曾在接受华商韬略专访时,回忆起初见谢霆锋的印象:" 起初我并不抱有大的期待,心里想,‘谢霆锋,这个坏孩子能做什么事?’ " 但深入交流后,这种印象完全颠覆了。

" 他很坚定,有长远思维和规划,对行业、自己的机会和挑战看得很清晰。最重要的,他的愿景和决心——说香港人要证明一下自己,这点很打动我。" 杨文杰说。

在谢霆锋的 " 卧薪尝胆 ",杨文杰的全情投入下,PO 朝霆很快就走上正轨,成立第二年就实现盈利。但即便如此,谢霆锋也都继续隐瞒自己是公司老板的身份,有时遇到熟悉的明星到公司看片或制作,别人问他到 PO 做什么,他都回答是去看片或办事。

到 2010 年前后,PO 朝霆已从最初的 11 人发展成上百人的团队,也是当时整个亚洲一流的后期制作团队,中国诸多重磅作品,以及好莱坞大片入华的后期也都交给了 PO 朝霆。

电影之外,公司还制作了无数经典广告,是中国最顶级的电影广告制作商,甚至没有之一。根据当时的统计,香港观众每看到 60 秒广告,就有 36 秒出自 PO 朝霆。

谢霆锋后来还曾自豪的说," 你只要打开电视,就能看到我们的成绩单。"

也是 2010 年左右,谢霆锋才公开自己作为 PO 朝霆老板的身份,在第三十届香港金像奖上,他动情发言:" 我成立这家公司,就是希望有一天,从前期、中期到后期,所有内容都能由我们香港人一手包办。"

到 2016 年,PO 朝霆已在香港、北京、上海、台北等地设有分公司,高峰期盈利逾亿元,因为当时已投入到美食业,且影视后期也进入到更全球化运作和高挑战新阶段。当年,谢霆锋将 PO 控制权出售给了有好莱坞背景的全球化后期特效公司数字王国,净赚超亿港元。

而在那之前,PO 朝霆的故事已入选香港科技大学全球 MBA 十强案例,并获得多项企业和商业成就奖项。

谢霆锋创业之初,父亲谢贤和母亲狄波拉其实并不支持,他们认为 " 家族里没有这种基因 "。

PO 朝霆成功之后,家人的态度也在悄然改变。狄波拉开始向儿子 " 认错 ",不是因为谢霆锋挣了多少钱,而是因为她亲眼见证了时代的变化。

谢霆锋小时候,狄波拉千方百计阻止他玩游戏。如今,当一个游戏可以容纳一千万人同时在线、产值远超电影十倍时,她不得不承认:" 我错了,游戏市场的确比电影更大。"

的确,时代变了,变得与谢霆锋出道时截然不同。

谢霆锋也在变化,并且一直在往前走,一直在走进新的世界,一直在求新求变,而不是停下来。

谢霆锋对香港,中国,中国人的身份,有着很深的情结。当初办 PO 朝霆,很大的一个动力就是要为香港争口气。后来,对商业世界了解更深之后,他曾多次表示惋惜,香港和中国在全球缺乏具有代表性的品牌,也一直希望自己可以投入到改变之中。

这种情结自觉延伸至锋味派的打造。他试图用 " 锋味 " 讲述中国精神,把地道美食推向国际。他说:" 品牌不只是商业,更是文化的象征。" 在他看来,美食是最能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符号。他常感慨,西餐遍布全球,而中国传统美食在海外却难以普及。

" 现在大家已经习惯在网上买食材,可很多中餐食材在国外根本买不到。" 谢霆锋说。" 我特别想做点什么,搭一座桥,把中国传统美食推广出去,成为连接东西方、乃至全球美食文化的桥梁。传递出中国美食的温度。"

这种情结也体现在他对国潮品牌的支持上。

当其他明星纷纷代言欧美大牌时,谢霆锋早已投身国货特步。

早在 2002 年,特步品牌刚刚创建之初,谢霆锋便成为该品牌代言人。当年由他参与设计并代言的 " 风火一代 " 运动鞋热销,成功帮助品牌打开市场。

2016 年,为特步代言 15 年的谢霆锋斥资 2250 万港元,入股特步,谢霆锋从代言人变成了特步的股东;2020 年,谢霆锋再次入资特步 1240 万港元,且至今是特步股东。

据特步官方数据显示,2024 年,公司上市 16 年来,营收从 13 亿元增至 136 亿人民币。此前,特步预计到 2025 年起,年营收将达到 200 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23%。

2021 年,谢霆锋正式申请退出加拿大国籍。他在电影频道的一句发言:" 我在香港出生,我本来就是中国人。我正在申请退掉加拿大国籍。" 更成为国潮振兴的注脚。

10 多年前,谢霆锋曾在自己的办公室告诉华商韬略:" 现在年轻人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看起来追求和想法太多,但实际上没什么追求,没想清楚要什么;二是,不愿意为自己想追求的东西付出或者牺牲。" 如今看来,年轻人的挑战仍在。

过去 20 多年,香港影视娱乐业,以及工商业,都是新人难出,尤其工商业,人们对 " 创 " 的想象仍常常停留在李嘉诚、郑裕彤、杨受成等老一辈传奇身上,鲜有 80 后代表跃出水面。

80 后的谢霆锋,以找到胜出方式后的超级付出与追求极致,以持续的求新求变,在这两界,都堪称是最成功的新一代代表,既算是为香港娱乐和工商业的与时俱进树立了一个标杆,也是对 " 狮子山下精神 " 的新时代延续和演绎。

[ 1 ] 《锋味背后的创业隐者谢霆锋》华商韬略

[ 2 ] 《从何说起:谢霆锋专访》腾讯视频

[ 3 ] 《谢霆锋卖烤肠,怎么卖到 15 亿?》经济观察网

[ 4 ] 《谢霆锋多元化经营,成就商业传奇》香港经济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