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修缮今年就“瀑布式落瓦”,凤阳鼓楼花300万修了个寂寞?
据上游新闻消息,5月19日傍晚,安徽滁州凤阳县鼓楼发生瓦片大面积脱落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据现场视频显示,凤阳鼓楼屋顶瓦片开始有零星脱落掉下,随后发生大面积脱落,冒起浓烟,部分瓦片掉落到地面。目前,当地已成立调查组,责令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赶赴现场,并邀请相关专家开展调查核实。20日上午,安徽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对此进行了通报,相关情况正在调查中。(上游新闻《》)
据凤阳县人民政府网站介绍,明中都鼓楼又称中都谯楼,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府城镇鼓楼广场,是中都城重要附属建筑。该楼始建于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明中都鼓楼由台基和楼宇两部分组成。台基南北长72米,东西宽34.25米,高15.8米,是中国最大的鼓楼台基。楼阁高两层,面阔9间,进深5间,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鼓楼。清咸丰三年(1853年)楼宇被火焚毁,尚存城台。1995年,在凤阳县政府主导下,鼓楼得以重建,目前已在鼓楼四周形成繁荣的仿古商业旅游区。
鼓楼虽是仿建,但重现了“栋宇百尺,巍乎翼然,琼绝尘埃,制度宏大”的遗产风貌,且台基部分更是货真价实的历史文物,所以依然有着巨大的文化价值。不说原楼屹立百年不倒,复建的楼址也经历了几十年风雨。据通报,2017年以来,鼓楼楼宇零星出现屋顶部分瓦片脱落、檐板损毁。2023年2月,损毁情况加重。2023年5月,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2023年9月进场施工,2024年3月竣工验收。招标公告显示,维修项目包括“屋椽及脱落瓦片”,合同金额超300多万元。
也就是说,花费几百万元,还单独针对瓦片进行了修缮,可维修时间刚一年多,就出现瓦片“瀑布式脱落”,这叫人如何不生疑?调查组的后续结论值得期待,也希望能对相关环节进行全面复盘和必要优化。到底是维修设计方案有问题?还是施工当中存在偷工减料?监理的责任在哪里?下一步如何进行修缮?这些都需要给公众一个交代。
一座古楼,是一段历史的实物化身,是城市文化的“地标记忆”。每一次修复,都是一次历史接力,更需要敬畏之心、专业能力与长远眼光。对凤阳鼓楼进行修复,绝非简单刷层漆、换批瓦,外表上“旧貌换新颜”,而是在内里结构上也要细致排查、维护、加固。对此,需要各相关部门严执法、强监管,确保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如果在相关修缮工程中存在仓促完工、草率验收等问题,也应一查到底,“拔出萝卜带出泥”。如此才能共筑鼓楼保护的铜墙铁壁,不让花几百万元“修了个寂寞”的悲剧再度发生。
上游新闻评论员 康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