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中国科幻影视走到哪了?

文 | 眸娱

文 | 眸娱

观众前脚还在担心光线传媒拍摄电影《三体》会亏光《哪吒2》赚的钱,后脚刘慈欣的另一部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也宣布将进行电影改编。

3月22日,根据刘慈欣短篇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改编的同名电影,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举办启动仪式,原著作者兼编剧刘慈欣、监制陈思诚、导演戴墨等主创人员均到场。

以刘慈欣科幻小说中传播度最高的《三体》为例,在已确认存在的六个项目中,目前公开播出的只有三部,其中仅有一部腾讯视频版算得上成功,播放数据和口碑都比较亮眼,奈飞版剧集与B站版动画均以口碑崩塌告终。

所以客观来说,观众的担忧与不信任并非空穴来风,影视行业对刘慈欣科幻小说的改编仍然处在不太成熟的摸索阶段,产能低下就是一种表现。

而究其原因,或许就出在刘慈欣小说影视化的难上。

一是小说本身的改编难度就非常大,这种难不仅基于科幻题材,更基于刘慈欣疯狂的想象力。

科幻作品是在科学知识基础之上进行的一种虚构,内容本身就是超越现实的,在进行可视化呈现的过程中,各种概念、情景没有现实依据,极度依赖创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不仅拥有相当多气势恢宏、天马行空的场面,更关键在于他的作品中理性的逻辑与浪漫的人文的共存,即便不谈影视化剧情如何进一步丰富,仅仅是要将他的文字变成画面就已经难上加难了。

一个或许很多人都没有注意过的数据,《流浪地球》原著仅有2.3万字,第一部电影也只节选了其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改编,就已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做可视化呈现。而《球状闪电》原著近20万字、《三体》原著足足有80万字,这些长篇小说的改编难度更是上了无数个台阶,就连刘慈欣本人都坦言:《三体》对我们目前的经验来说和能力来说,确实是有一定的困难。

尽管目前国内科幻影视的工业体系仍然不算成熟,但一个令人欣喜的变化在于完成了从“刘慈欣热”到“科幻热”的转变,科幻题材得到了拓展,科幻影视也有了更丰富的呈现。

2022年开心麻花出品的《独行月球》,一改过往科幻影视沉重、宏大的主题,以喜剧的形式来呈现;2023年上映的《流浪地球2》虽然沿用了同样的世界观,但已经完全是原创剧本了;《宇宙探索编辑部》突破了科幻电影必须是工业大片的“刻板印象”,通过荒诞且意识流的内容去呈现科幻主题;《从21世纪安全撤离》的脑洞大开,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搞笑中二的科幻故事......

尽管在脱离“刘慈欣”后,国产科幻影视的商业化稍显逊色,票房也并不高,但意外的是口碑竟然都十分不错,《宇宙探索编辑部》豆瓣评分高达8分,《从21世纪安全撤离》也有7.3分,而这两部电影都是原创剧本,无疑是令市场欣喜的一次进步。

影视行业从科幻热到科幻繁荣,确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关乎到影视制作的工业化、原创科幻剧本的创作、用户侧认知度的提升,真正达成播出数据、票房、热度和口碑的全方位爆款还需要继续等待,不仅是刘慈欣小说的影视化需要时间,中国科幻影视也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