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近些年摩托车越来越流行了?

其实摩托车并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从八九十年代开始,两轮摩托车就已经成为了国民的代步工具,当年它的保有量和用户认可度,明显要高于2025年的今天。

只不过随着四轮汽车的逐渐普及,摩托车在某一段时期内被边缘化了,进而就沦为了夕阳产业,并被贴上了落后的标签。

但近几年因为市场结构的不断调整、产品功能的优化升级、又让这一特殊车型成为了广大车友茶余饭后的谈资。

从最新权威数据来看,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4.6亿辆,其中汽车为3.59亿辆,剩下的基本上都是摩托车(但事实上远远不止)。

不过有些城市可能感觉不到摩托车的繁荣,但在云南、西藏、北京、重庆、西安等省份和地区,摩托车的出镜率很高,甚至于还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据说有些地区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摩托车的拥有量已经达到了58.7辆。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梅开二度的“一夜爆红”是什么原因引发的呢?曾经被边缘化的摩托车,近些年为什么又越来越流行了呢?我个人认为和以下几点有关。

1.优势凸显

每一类车型都有它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和显著优势,曾经被打压的摩托车也不例外。两轮摩托车有使用成本低、通勤效率高、停放容易等的诸多优势,这是四轮汽车根本就比不了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两轮摩托车就是缓解交通拥堵的一剂良药。

2.产品升级

早期的摩托车之所以会被贴上落后的标签,也并非心血来潮,从自身来看2000年以前的国产摩托车确实很一般,不仅屁股冒烟,而且质量还不咋地,并且噪音还大,这不就是落后的最直观表现嘛。

但今非昔比,随着大量进口摩托车的涌入,和国产厂家的不断努力,现如今的摩托车在电气化元件和技术应用上,都有了质的飞跃,不仅能够符合更高的环保要求,而且品质和性能也有了显著提升。早已经不是低端和廉价的代名词了。

3.用途多元

早些年车友们之所以会选择摩托车,纯粹就是为了通勤,甚至于就是因为买不起汽车,才会选择无法遮风挡雨的两轮摩托来代步。

但现在不一样了,随着车型的不断优化升级,摩托车已经从最单纯的代步工具变成了有更多可能的娱乐型玩具,进而就会满足潜在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和用途。

目前骑摩托车的一大部分群体,都已经实现了汽车自由,但他们发现骑摩托反而会更时尚,不仅能够体验不一样的驾驶乐趣,还能感受摩旅所带来的惬意,它更有不同于汽车的社交属性,能让拥有者如痴如醉无法自拔。

当然摩托车的再次爆红也离不开短视频的助推和骑行环境的不断改善,虽然摩旅达人很早以前就有,但坐在电视前面看和拿着手机观摩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体验。

后者会更容易带入其中,让人有一种莫名的冲动和羡慕,会让观看者把诗和远方当成终极目标。屏幕前的你之所以喜欢摩托车,不就是刷视频培育出来的爱好吗?

总之,从全国范围来看,摩托车群体正在变大,并且还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正规化和专业化,而这一景象也只是刚刚开始,如果看不见的手再推一把,它的规模还会更大,所创造的价值也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