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中美双方终于亮剑,周末接连发生三件大事,李嘉诚还在坚持什么?

上周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终于对美国“亮剑”,声称将依法对长和港口交易进行审查,美国立马给予“回击”,表示将会推动交易进行,希望美方控制巴拿马港口。然而仅仅过了一个周末就发生了三件大事,李嘉诚又要头疼了。

这三件大事对交易到底有什么影响?始终在中美之间摇摆的李嘉诚究竟在等什么?

从这笔交易传出,到《大公报》接连发文、港澳办官方转发批评,再到香港两任特首发声,如今终于被国家出手审查,李嘉诚自始至终都没有进行过正面回应。

到底是真的想要通过这笔交易获得现金支持,还是说受到了美国政府高层的胁迫,无论是什么原因,只要他能表达出来,想必一定会得到国家的支持。

毕竟港口经营权不同于其他生意,在中国企业手中起码还能保持对全世界国家公平开放,可一旦到了美国手中,马上就成了美国的“私产”。

美国也是鬼迷心窍,在港口还没到手就开始到处宣扬要对中国靠港船只加收单趟150万美元的“服务费”,这摆明了是逼着中方打擂台。

果然在市场监管总局决定对交易进行审查之后,《大公报》在3月29日周六再次发文喊话李嘉诚,字字千钧提醒他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

港澳办这次同样选择了转发,并且希望交易能“尽快停止”,否则将面临“严重后果”,结果这边中国刚拿出态度,美国立马就坐不住了。

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报道,美国国务院得知交易要被审查的消息之后,发言人明确表示“对中国不满长和出售巴拿马港口并不感到意外”。

看来美国高层很清楚这笔交易必然会伤害中国的利益,因为在他们眼里,交易一旦完成,势必会削弱中方对巴拿马运河地区的控制,否则也不会被美国称为“扼华胜利”。

当然,即使中方已经表明了态度,美国依然对这次交易充满信心,表示会继续推动交易的进行,并且非常乐于见到美国投资者拿到巴拿马港口公司的控股权。

虽然嘴上说的是美国投资者,但实际上就是美国政府高层在推波助澜,明面上是生意,背后却是对美国扼制中国发展的算计,压力总算又给到了李嘉诚头上。

仅在周末发生这两件事以足以让李嘉诚如坐针毡,如果说之前国家一直没有介入,他装聋作哑也就算了,可现在还想选择沉默明显已经不太可能,于是第三件大事发生了。

对李嘉诚来说,前两件事算是被动,但这第三件事必须要主动,李嘉诚的小儿子李泽楷慌忙表态,旗下盈科集团早已完全独立于李嘉诚和长子李泽钜的长和。

按照现有的资料,李泽楷的确是在2000年就已经主动辞去了和记黄埔副主席和执行董事的职位,切割时间之早确实让人感到有点意外。

然而说是独立运营,父子三人毕竟还是一家人,这里面切割的有多深我们不得而知,甚至有人猜测,李嘉诚将两个儿子的业务分得如此清晰,就是害怕将来某一天其中一方产业出现问题,那么不至于被“一锅端掉”。

如果只是本本分分的做生意,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只是现在看来,既然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甚至只主动将制裁的大棒交到“敌人”的手里,李嘉诚落得今天这样的地步是一点也不冤枉。

短短一个周末发生三件大事,现在所有人最想得到的还是李嘉诚的表态,然而直到现在,他还是沉默以对,面对媒体的质疑也就罢了,面对官方还是选择默不作声,看来想要促成这笔交易的心志格外坚定。

原本按照计划,交易将在4月2日签订,然而既然官方已经出手,交易能否顺利达成又要画上一个问号。

有港媒发消息称长和将不会按照原计划与贝莱德进行签约,但直到现在同样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之前双方达成的协议有被撤销。

巴拿马运河太平洋入口处的巴尔博亚港的货柜和起重机

这笔交易究竟能否影响中国在国际航运上的博弈还是未知,但我们不能将这种未知掌握在美国手中,毕竟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尤其是自从特朗普上台之后,虽然透露了一些想和中国交好的表态,但前提依然是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号,如果没有计划构建一个绝对公平的全球秩序,那这样的表态只能被当成惺惺作态。

至于李嘉诚到现在为止还选择沉默,要么是早就上了美帝的大船,要么就是始终坚持“在商言商”的商业思维,失去了对大是大非的判断,早晚有一天会像梁振英说的那样:没有祖国的商人只会沦为没有父母被人欺凌的孩子,不是吗?

信息来源:金融界2025-03-31《港股异动丨长和跌超4%,市场监管总局对港口交易进行审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5-03-29《美国务院:对中国不满长和出售巴拿马港口不感意外》金融界2025-03-30《盈科:李泽楷旗下所有业务全部独立于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