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大田初高中教师缺口扩大,教育部门:将探索跨县域支援办法
福建三明市教育局日前公开的一份人大代表建议答复函透露,在未来一段时间,三明市中小学将面临小学阶段教师超编和中学教师缺编问题,特别是大田县,近年来受事业编制总量较少、二胎政策放开导致学生数激增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编制出现紧缺。
三明市教育局介绍,为缓解大田县教师编制紧缺问题,2019年7月市里统筹调剂了1246名事业编制给大田县周转使用,2023年1月收回860名,剩余的386名从2024年起分三年返还。2024年3月大田县委编委制定周转编制三年返还计划(2024年返还100名、2025年返还100名、2026年返还186名)。2025年1月大田县提出将原计划于2024年底返还市里的教师周转编制100名调整为60名,并申请对今后的周转编制返还计划进行调整。
答复称,针对大田县这一诉求,三明市委编办高度重视,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方式,对大田县周转编制返还能力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证。经论证,大田县小学学生数正逐年大幅减少,但初高中学生数仍将不断增加,初高中教师缺口扩大,导致大田县周转编制返还能力确有下降。市委编办综合考虑当前大田县学龄人口不断减少和每年硬性用编需求、人员退休等实际情况,在落实加大撤并城乡校点、返聘银龄教师、统筹富余学段教师等措施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周转编制返还计划,能够保障大田县初高中教师需求。2025年2月,经报市委编委主要领导同意,明确大田县在三年返还期限不变的前提下,对返还数额进行适当调整,2024年返还60名,2025年返还100名、2026年返还226名;今后如遇上级政策调整造成编制无法按期足额收回的,再视情调整返还计划。
三明市教育局表示,下阶段,我们将探索跨县域支援办法。在县域内编制调剂后仍无法满足需求的,从教师富余的县(市、区)选派跨县域交流、支教等。同时,对跨县域交流、支教教师要出台优惠政策,给予一定的奖励。在职称评审、子女教育、支教补助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另外,在调整返还数额时,市委编办根据大田县学生数变动情况,对其教职工依标足额核定情况进行测算,确保在编制返还完成前,大田县每年拿出一定数额的事业编制用于补充高中紧缺学科教师。同时制定实施急需紧缺学科教师引进指导目录,对报考人数不足的紧缺急需学科岗位,降低开考比例,采取直接面试、组织考察的方式进行专项公开招聘。开展乡村教学点教师专项招聘,适当放宽学历、年龄、专业等条件,降低门槛,并通过直接面试确定人选,不参加全省统一笔试。
《大田县教育局2024年度教育工作情况》显示,2024年,当地稳妥有序开展城区初中秋季招生工作,共招生4344人,比上年增加596人,增幅15.9%。其中:大田一中初中部新增20个班,大田七中新增24个班(含湖美、吴山2所小规模初中委托生228人);当地积极应对高中生源高峰,在一中、五中及鸿图中学3个高中部每校相应扩容3至5个班,全县高中共招生2833人,比上年增加473人,增幅20.04%。
大田县教育局介绍,2024年,当地共招聘高中紧缺学科教师23人、委培公费师范生47人、编外聘用制教师24人;从小学选拔持有初中或高中教师资格证的67名教师到中学转岗任教,近五年累计选拔208名;继续实施“城乡委托办学”改革,盘活湖美、吴山2所乡镇小规模初中富余教师13人,调整至城区紧缺学科任教,近四年累计盘活81人;调配46名乡镇超编中小学教师择优进城、交流支教,近三年累计调配350余名;继续实施“银龄讲学”计划,共返聘退休教师3人。通过“一招聘二选拔三盘活四分流五返聘”方式,多渠道补充教师,优化师资配置,缺编学校、偏远学校紧缺学科教师不足和城区初高中教师不足压力得到有效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