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粉“特厨隋卞”商单提成500,顶级厨师赚得还没我多?
退队流原来是现实主义作品。
前两天我写 AI 那篇稿子底下有个读者评论很有意思,他说这个世界不需要真相,需要的是奇观。他这句话说得相当精准,一定程度上囊括了我们的许多选题得以成文的原因。
不过,这句话应当有个后续——
对像混沌黑盒一样的现实世界而言,有时候,真相也是一种奇观。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 " 特厨隋坡 " 和他原本 MCN 公司的纠纷,就是一场烟花秀一样连续绽放的豪华 " 奇观 "。

什么样的奇观?
仅发一条视频就让账号达到百万粉丝的博主,却被前 MCN 公司发律师函要求退网,是一种奇观。
站在法律高地的 MCN 公司因为糟糕的公关策略而被观众群嘲,是一种奇观。
领域顶流的视频创作者,做一笔商单分成却只有 500 块绝对是一种奇观。
甚至连这家 MCN 公司本身的发言、做法,都足以成为一种奇观。
MCN 公司和主播之间的破事儿,在最近几年的互联网上屡见不鲜,本不值得记录。但这次 " 特厨隋坡 " 相关的事情,却因为离奇的 " 草包感 ",而有了些 " 奇观鉴赏 " 的价值。

最近几年," 美食探店 " 视频有个很主流的趋势,就是请各种专业厨师来当探店博主——借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来强化视频的权威性,最大程度弱化这类视频 " 收钱硬吹 " 的观感,也能减少牛道 " 这个味儿地道 " 这类闹剧的发生。

如果把美食视频这个卷上天的领域发展拉成一条线,会发现这条线的线头差不多是在一些专业厨师愿意出来做教程视频的时间点,像 " 王刚 "" 老饭骨 "" 品诺王 " 等人。而从 " 做饭 " 到 " 吃饭 " 是个很顺畅的发展逻辑,想知道哪家店好吃,也是互联网观众很朴素的愿望—— " 孤独的美食家 " 式的吃哪哪好吃的体验,基本只会出现在电视剧里。

在这样的趋势下,专业厨师探店的出现顺理成章。如果你平时有看美食探店视频下饭的习惯,会发现从 " 真探唐仁杰 " 成为探店界顶流开始,这个领域内的专业厨师越来越多,来头也越来越大。
" 特厨隋卞 " 是这类账号中的一个,也是相当出色的一个。
" 特厨隋卞 " 的主角隋坡先生,是个身上 Title 很多的人。既有特级厨师的职称,也有希尔顿、洲际酒店行政总厨等工作履历,同时还是国宴大师郑秀生先生的徒弟——这位大师许多网友也很熟悉,他是 " 老饭骨 " 这个账号的创始人,一位被网友们称作 " 大爷 " 的老先生。
理论知识、实操经验、师承背景,无论你从哪个方面看,隋坡先生都称得上是厨师这个领域的权威型专家。这种人来做探店视频,在最初多少给人 "C 罗解说社区足球赛 " 的错乱感。

" 专家解说 " 一直都是个很有话题度的事情,但与话题度相对的,便是内容本身是否能穿透专业壁垒的问题。吃饭是个很大众的事情,但做饭却不是。" 特厨隋卞 " 最突出的账号风格,便是足够专业的细致点评——小到味型,大到用料、工序甚至火候,隋坡先生都能够吃出来,并根据自己的专业经验给出评价,甚至能够根据饭店价位水准来调整标准的高低,兼顾了平民化与专业性。

与专业的同时带有些文人气的 " 老高 " 高文麒不同," 特厨隋卞 " 的视频自始至终都通俗且饱含 " 匠人气质 ",这或许是 " 特厨隋卞 " 能够在多个平台都有过百万粉丝,无论是探店的主号,还是做饭的小号都有广阔的受众,且视频播放量一直稳定高水准的原因。
也是隋坡先生在与前 MCN 公司合同到期后,独立出来做 " 特厨隋坡 " 个人账号后,创造出 " 一个视频就让账号粉丝过百万 " 这种互联网奇迹的原因。

然而,紧随互联网奇迹而来的,便是同样很互联网的纠纷。
由于合同到期,隋坡先生与 MCN 解约," 特厨隋卞 " 的账号自去年 12 月起就进入了漫长的停更状态。在此期间,MCN 曾试图转型,甚至将曾经运营的做饭账号 " 隋卞做 " 改名为 " 特厨做饭 ",请来不同的厨师教做菜,试图将隋坡先生的个人粉丝转化成账号粉丝。
但这种转型并不成功。

今年 3 月," 特厨隋卞 " 和 " 隋卞做 " 两个账号联合发布了视频《说说账号的事》。这个视频正面回应了断更与隋坡老师解约的事情,并用非常标准的 " 自我介绍 "" 回归初心 "" 展望未来 " 三段式结构,讲述了接下来的账号发展规划。
这个视频发布后,两个账号掉粉超过 30 万。

平心而论,这个视频除了文案水准不太符合他们作为一个 MCN 公司的定位,以及用 MBTI 来与吃饭视频的受众共鸣的做法略显抽象外,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也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舆论也远没达到现在群情汹涌的程度。
直到不久前,隋坡先生创建的新账号 " 特厨隋坡 " 在 5 月 1 日和 5 月 15 日各发了一条探店视频,彻底掀开了这场烟花秀的大幕。

新账号的两个视频,不仅延续了原本的创作风格,还用新的 " 刷脸系列 " 首作《揭秘!吃一顿国宴是什么体验?》,进一步强化了账号本就突出的专业气质,基本彰显了隋坡先生的独立创作能力。
但就在 " 国宴 " 视频发布的第二天,由原 MCN 公司接管的账号 " 特厨隋卞 ",便发布了一则措辞强硬的声明《敦促手艺人隋先生立即停止违约侵权行为!》。

这则声明非常有趣——从它公布的那一刻开始,就为这段纠纷赋予了无上的喜剧色彩,让这场闹剧从一开始就进入高潮部分,全程无尿点。
在 MCN 的声明中,除了要求隋坡先生遵守竞业协议,自觉退网外,还着重强调了特级厨师、国宴大师的徒弟隋坡先生只是个 " 素人 ",能有今时今日的成就,仰仗于 MCN 公司为其搭建的 " 编导、摄像、剪辑、运营、商务专业团队 "。没有 MCN 耗费无数资源和精力,隋坡先生无法一呼百应。隋坡先生无视这些投入,利用自己的流量优势对他们持续施压,让他们选择了反抗。
大多数网友在看到这则声明的第一反应,就是幽默……以及疑惑。
不是疑惑于 " 隋坡老师怎么那么坏 ",而是疑惑于——
" 这家 MCN 怎么敢那么说话?"

无论是措辞的选择、立场的表达,还是事实的阐述,这则声明都让人感到 " 倒反天罡 "。
很难说是单纯的认知不足,还是过往的成功冲昏了他们的头脑,让他们无视了一位专业厨师的职业素养,给出 " 隋坡先生在视频中表现出的专业性,是靠他们搭建的专业团队营造出来的 " 这种判断。
基本相当于说 " 我能和科比合砍八十分,我才是 MVP,科比只是躺赢狗 " ——谁说 " 退队流 " 不能是现实主义题材作品?

他们后续给出的所谓 " 隋坡先生人设打造证据 ",更是进一步证明了自己的判断是无稽之谈。那些 " 一刀未剪 " 视频里,编导为隋老师提供的脚本,内容全部来自隋老师此前的评论,且隋老师还会在台本的基础上给出更多的信息,再次证明了自己的专业。

这两个 " 证据视频 " 放出后,不但没有摧毁隋坡先生的专业人设,反而相当扎实地为 MCN 方树立了一个 " 不专业的文盲小丑 " 的人设——如此标准的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操作,上一次看到还是在卓别林的电影里,让人感慨这家 MCN 公司恐怕选错了账号发展的方向。

更具喜剧效果的是,他们在声明里所说的 " 编导、摄像、剪辑、运营、商务专业团队 ",看似声势浩大,结果这些岗位全都只由隋坡先生的搭档 " 小李 " 一个人来担任。此事在 " 特厨隋卞 " 发布于 2023 年的账号视频《快点来人救救小李!!!》中,亦有记载——这是何等的 " 天生牛马圣体 "。

所谓数以百万计的公司投入,最终只成就了 " 李百万 " 的新生代互联网圣经笑话。而这位 " 李百万 ",现在正在跟 MCN 的对头隋坡先生一起建账号剪视频。在侵权声明发布当天,小李在 " 特厨隋坡 " 发了一段回应,中心思想是——
" 一直说你们文案写得烂,你们还不信。"

看完小李的回应后,该 MCN 公司连夜将账号简介改成了——
" 我们不会写文案,我们只会说事实。"

还把头像改成了天平
一家试图证明自己给博主提供过文案支持的 MCN 公司说自己不会写文案,这本身就是一种奇观,宛若一个厨师说自己不会做饭。而奇妙的是,在论证隋坡先生人设虚假无果后,他们试图从公理角度入手,靠的方法却还是 " 文案 "。
5 月 18 日," 特厨隋卞 " 账号发布第二则声明,标题是《一个手艺人的违约史》,详细列举了数条隋坡先生的违约行为,试图证明隋坡先生违背契约精神。
看完这则声明,你能很清晰地发现,他们所说的 " 不会写文案 ",是真的。

他们居然敢在一则面向大众,试图影响舆论,站在道义制高点的声明里,写入 " 每月探店视频不少于 16 条(前一份协议中为不少于 30 条)" 这种句子,生怕广大打工人的怒火不够熊熊燃烧。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经手过一定数额的金钱,让他们沾染了 " 资本家 " 的习性,让他们觉得一个月出 30 条视频是个合理的数字,只出 16 条视频已经是他们巨大的让步。
在受欢迎的博主视频评论区,经常出现 " 还不更新,生产队的驴都不敢那么歇 " 的玩梗评论。这类评论在今后在隋老师评论区,应当不会再出现了——毕竟,生产队的驴都未必有他们当初的工作量。要知道,生产队的驴只用拉磨,而当初的隋老师除了拍视频,还有厨师的本职工作。

这则声明一经推出,该 MCN 公司便如愿以偿地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只不过,是被批判的那方。
而就在此时,隋坡先生一方又一次出手,几乎杀死了比赛。在小李的许可下,另一位博主曝光了跟小李的聊天记录,展示了隋坡先生和前 MCN 公司的商单合作分成比例。

这里非常适合引用另一段互联网圣经——
" 一个顶级大厨兼探店领域顶流博主,多平台粉丝超过百万,期期视频保底几十万播放量,他应该在商单里拿到多少分成?"
" 一般都是五五吧。"
" 四六也不是不能接受。"
" 三七就有点过分了吧。"
" 卧槽五百块是什么东西啊。"

根据自媒体 " 差评君 " 在商务合作平台上查找到的报价," 特厨隋卞 " 的商单报价从四万八到八万五不等,依情况而定。

图源 @差评君,《" 特厨隋卞 " 的 MCN 锤了半天,结果把自己锤爆了》
但无论是什么样的情况,在五百块这个数字面前都黯然失色。
如果情况属实,这么低的分成,加上生产队的驴都得羞愧低下头的工作量,隋坡先生能从 2022 年坚持到 2025 年,何止没有可能 " 违背契约精神 ",他简直就是 " 契约精神的代言人 "。

赶紧申遗
虽然单方面的证词并不足以说明这就是此事的真相,但自言 " 只会讲事实 " 的 MCN 公司,在试图辩驳这一点,却并没有真正地拿出具体的分成比例来,只是一味地质疑 " 如果只拿 500 的提成,隋先生装修的几十万哪来的 "。

" 特厨隋卞 " 今天发的声明
这记来自小李的重锤,让舆论基本失去了反转的可能——关于此事的讨论,已经完全变成了 " 五百 " 的模样,无论 MCN 公司提出什么样的 " 证据 ",所有相关评论区里被反复提及的,仍是 " 五百 "。
发展到后期," 五百 " 已经成了特定的梗:" 隋五百 " 是粉丝们对他新的调侃称呼,一如之前因为妙界广告接太多而衍生出的 " 妙界仙人 "。在隋坡老师自己最新的视频中,也在承诺 " 免费爆改小店 " 之余,给这个梗盖上了 " 官方认证 "。

原本以为 MCN 与 " 特厨隋坡 " 之间的纠纷会是一场 " 天王山之战 ",结果是一场比隋坡老师的视频还要下饭的 " 厨王争霸战 "。除非被披露这家 MCN 公司是在用 " 自爆式推广 " 的方法来助力隋坡先生再登巅峰,否则恐怕很难挽回。
从 " 明星 " 这个概念诞生开始,帮助运作各种台前幕后事务的经纪,与专注于提供内容的创作者间,就一直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纠纷。但纵观这么多年来的这么多次事件,主动把彼此的争端拉进公众领域,又处处在与自己想要争取的普罗大众的支持作对的案例,估计也是凤毛麟角。
如果不是网红事业的膨胀带来现象,你很难想象这种互联网奇观能够出现。

在该 MCN 的很多次声明里,他们都在强调隋坡先生利用自身的流量之便给他们施压,让他们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但事实上,最起码在影响范围如此广泛的事件中,他们并不是没有获得胜机的可能,但他们最起码得证明在与隋坡先生的合作中,他们付出过有效的劳动。
但从整个过程中被公布出来的所有 " 证据 " 来看,他们的作为反而是在说明他们什么都没干。
可这又很难解释他们为何在声明中,拿着竞业协议这种强者的标志,表现出弱者的姿态,并对隋坡先生表现出离奇的愤怒。
这让我费解。
但我随后想起了一个二十多年前的表演——

图源:黄子华《拾下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