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天津,发布重大行动方案!AI赛道再迎利好

天津向建设“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底层技术创新策源地”大步疾驰。

5月17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天津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工作目标提到,到2027年,攻克100项关键核心技术,人工智能基础核心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

近年来,全国各地发力AI(人工智能)赛道,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经突破7000亿元。从发展潜力来看,浙江、广东、安徽、江苏、上海、北京处于全国人工智能领域头部地位。

天津攻关AI底层技术创新

《方案》表示,要充分发挥天津市信创链条完备、应用场景丰富的资源禀赋优势,一体推进研发攻关、应用示范、产业集聚,打造“人工智能(AI)+信创”新优势,形成“底层技术引领、应用场景开放、产业生态健全”的发展环境。

从工作目标来看,到2027年,天津力求攻克100项关键核心技术,在图形处理器(GPU)、AI操作系统、AI服务器、具身智能等领域技术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培育30个人工智能应用标杆场景,人工智能基础核心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形成3至4个特色产业聚集区,将天津市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底层技术创新策源地和赋能应用引领区。

为实现上述目标,“夯实底层技术,提升核心能力”被列为了头号重点任务。《方案》表示,要夯实底层技术,提升核心能力,支持算力技术攻关和平台建设。建设高性能智能芯片研发平台,支持中央处理器(CPU)、GPU等核心芯片研发与迭代。支持可重构及存算一体、开源指令集(RISC-V)架构、边缘计算等芯片和高速通信网卡研发。

此外,还要加强核心算法技术研发。推动前沿基础理论研究,支持人机协同、无人驾驶、车路协同、无人机群体智能、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区块链等场景应用技术的研发。

为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方案》提出,要开展多项“人工智能+”行动,包括“人工智能+科研”“人工智能+医疗”“人工智能+康养”“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交通”“人工智能+文旅”等行动。

AI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头部企业的牵引。《方案》表示,梯度培育优质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加快孵化一批科技属性强、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认定一批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强、成长性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引育一批创新活跃、竞争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科技领军企业,推荐一批科研实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入选“国家队”。吸引国内外知名人工智能企业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创新中心来天津发展。引育3家50亿级以上企业、25家10亿级以上企业。

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等要素支持。《方案》表示,要积极争取人工智能领域国家政策支持,鼓励企业申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两重”、“两新”项目,认定“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综合运用市级财政资金政策,支持市级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和智能算力、超级算力应用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区加大对人工智能项目的扶持力度。

同时,《方案》提出,要引导社会资本设立一批面向人工智能领域的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强化对人工智能企业、产业的金融资本支持。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基础上研发面向中小企业场景创新的金融产品,为企业推动场景建设等提供融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