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35国代表齐聚北京开启AI对话

本报讯(记者 孙奇茹)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重构全球竞争格局的今天,一场跨越国界的“智慧”对话正在北京展开。5月12日,“人工智能能力建设研讨班”正式开班,来自35个发展中国家的37位代表齐聚清华园,开启为期六天的深度交流。

这场以人工智能发展、治理、应用为核心的能力建设研讨,不仅是落实《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的关键行动,也将为开展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弥合全球智能鸿沟作出北京贡献。

翻开人工智能能力建设研讨班的课程安排,记者看到,既有薛澜、朱旭峰、朱松纯、唐杰等顶尖学者和企业创始人的主题演讲与讲座授课,又有中关村展示中心常设展,以及科大讯飞、滴滴出行、首钢园等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和园区的实地参访。

据悉,“人工智能能力建设研讨班”由外交部主办,清华大学承办,北京市人民政府协办,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合作实施。课程设置立足国家战略高度,以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遵循普惠合作、开放交流的原则。培训班通过课堂授课、互动研讨、实地参访等多元化培训模式,组织学员围绕本国人工智能发展情况、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等话题展开讨论,帮助学员构建完整的AI(人工智能)知识体系,提升战略规划及AI治理能力。此外,课程还聚焦AI技术应用,充分展示北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应用场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次学习可以促进坦桑尼亚制定相关框架和政策,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坦桑尼亚高等法院人力资源官Alexander Lucas Mashamba说。在研讨班上,白俄罗斯的智能化转型诉求、坦桑尼亚的人力资源改革需求等都有望找到AI解法。

“中国是人工智能能力建设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和先行者,把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联大决议后续落实作为优先事项,宣布《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成立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之友小组,期待各方进一步凝聚共识、促进合作、共同发展。”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指出。

“AI不应成为技术垄断的工具,而应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智慧纽带。”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说。清华大学是我国人工智能的科研高地,这里走出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一支AI创新创业队伍——“清华代表队”,百川智能的创始人王小川、智谱AI的创始人张鹏、月之暗面的创始人杨植麟、生数科技的创始人朱军都已成为国内大模型创业的重要力量。

北京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基础最好、人才团队最集中、研发能力最强、产品迭代最活跃的地区,北京将为研讨班的全体学员代表开启直通人工智能前沿的“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