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智齿一定要拔吗?医生说满足4点可以不拔

智齿是口腔内最晚发育、最后萌出的牙齿,萌出年龄上下颌均为17岁至21岁。这个年龄段属于人的智力发育旺盛时期,因此被看作是“智慧到来”的象征,故亦称“智齿”。智齿是人类文明和生物学进化发育的标志,又是颌骨解剖结构退化的体现。人类牙齿一般为28至32颗,这其中包含可能存在的0至4颗智齿。智齿的萌出过程常伴随红肿热痛炎症反应,而智齿的拔除又是牙科门诊中最具挑战性的手术之一,一旦发现自己长了智齿要不要拔,得分情况论。

如果出现以下危害,或为了积极预防这些病变,应该考虑拔除智齿:

第一,冠周炎。智齿萌出不全时,牙龈与牙面之间容易积存食物残渣和细菌,导致智齿周围炎症的发生,表现为局部红肿、张口困难等。严重感染者,甚至危及生命。

第二,智齿位置较深,刷牙时难以彻底清洁,容易形成蛀牙,可能引起剧烈疼痛。

第三,阻生智齿,尤其是水平阻生智齿可能挤压相邻的第二磨牙,导致邻牙牙齿移位、牙根吸收。

第四,牙列拥挤。智齿的生长可能挤占其他牙齿的空间,导致牙齿出现排列不齐。

第五,囊肿或肿瘤 ,埋伏阻生智齿可能引发颌骨囊肿或良性肿瘤。

第六,出现咬合干扰,引起颞下颌关节不适。

如果智齿满足以下4点,无需拔除:一是完全萌出,位置正确。二是与对颌牙齿有正常咬合接触。三是日常能清洁干净。四是没有龋坏。

不过,要同时满足这些要求,是非常少见的。如果您的智齿危害到口腔健康,对于这样的破坏分子或高危分子,建议“早发现,早拔除”。

智齿最好在什么时期拔除?一般来说,18岁至25岁是拔除智齿的最佳时间,此时牙根尚未完全发育,拔牙过程相对简单,术后恢复较快。年龄越大,牙根发育完成,拔除时神经损伤、术后恢复等风险增加。对于有矫正牙齿需要拔除智齿的小朋友,只要能配合局麻手术,早期拔除也是可行的。如果智齿已经引起炎症或肿痛,应在急性感染控制后才能拔牙。女性在孕期、经期一般不建议拔牙,因此对有备孕计划的女性,应全面检查,尽早拔除。

另外,由于智齿拔除相对复杂,拔除前还要做好口腔清洁,减少拔除术后的感染风险。拔除智齿前要休息好、养足精神,不能空腹,避免拔牙时发生低血糖反应。

在以往的阻生智齿拔除术中,多采用榔头凿子敲击的方法,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恐惧和较重的术后反应。这种传统方法相对暴力,损伤较大,随着口腔医学发展,越来越多的微创技术应用于智齿拔除,带来较为舒适的拔牙体验。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高速涡轮钻、超声骨刀等微创拔牙技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等优点。

对于紧邻下牙槽神经的下颌智齿,牙冠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处理方式。术者将智齿牙冠部组织切除,严密缝合牙龈软组织伤口。术后6个月左右,新生骨组织将恢复正常牙床高度。也可借助正畸方法将阻生智齿牵引移位,当牙根远离下牙槽神经后,再将其拔除,此时拔牙操作简单,但该方法治疗周期相对较长,医疗费用相对较高。

当然,任何手术都有风险,一定要去正规医疗机构就医。

智齿拔除后要注意这些:

拔牙后,咬紧止血棉球半个小时,术后24小时内避免漱口,以免影响血凝块的形成,导致“干槽症”,这是拔牙后常见并发症。

拔牙2小时后才能进食温凉流质饮食,不吃太烫和太硬的食物,避免用拔牙侧咀嚼食物。

拔牙24小时后,应正常刷牙,轻柔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

术后24小时内冷敷以减少肿痛及出血。冷敷的方法是:用毛巾包住冰袋,敷在面部相应区域,每冷敷10分钟停10分钟。

按医嘱服药,一般为抗生素、止痛药、糖皮质激素。如出现一过性低热,属于机体对拔牙的应激反应,1至2天会自行退去。2至3天内拔牙创口疼痛,属于正常反应,可通过药物缓解。对拔除完全埋伏的智齿,面部肿痛可持续一周,一般术后第三天达到高峰,口服糖皮质激素可减轻肿胀。

尽量少说话,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如果拔牙伤口做了缝合,一般7至10天后拆线。

遇到以下情况,要及时就医:

第一,术后有大量血液涌出,在口腔内形成较大血凝块。术后一两天唾液带少量血丝属正常现象。

第二,肿胀或疼痛加重,口服药物无效甚至影响呼吸。

第三,拔牙后3至4天,拔牙处出现剧烈放射性疼痛,伴有恶臭,这时需考虑出现了干槽症。尽快就医,在局麻下彻底清创。

(作者马宏涛为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综合科主治医师,朱亚琴为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

《智齿一定要拔吗?医生说满足4点可以不拔》

栏目主编:唐闻佳 文字编辑:张菲垭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来源:作者:马宏涛 朱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