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正式上线! 阿里云携手五所高校名师推出AI通识课
“未来,我们所有人都会成为程序员,只是有些人通过代码,有些人通过拖拽操作。”《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曾预言。而今,一门面向未来青年开发者的课程,正在让“人人成为开发者”的时刻加速到来。
8月22日,阿里云协同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五所高校名师及超星尔雅,共同推出AI通识公益系列课程——“动手学AI:人工智能通识与实践”,依托领先的云计算与AI技术,打造“学-练-评-管”理论+实验的全新教学模式。今年9月1日,AI通识课程将面向全国所有高校、所有专业的师生正式开放。目前,已有200所多所高校报名接入AI通识课教学。
(图:12位名师,按课程章节排序)
AI通识课程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分为理论课和在线实践课两个部分。理论部分共计12章节,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名师联袂讲授,涵盖AI发展历程、核心技术、行业趋势、伦理安全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知识框架;在线实验共计8个,帮助学生边学边练,即时验证成果。
“三版课程+模块化设计”:满足不同专业需求
为适应高校学生的多样化背景,AI通识课特别推出三个版本——人文艺术版、社科版和理工版,分别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目标进行定制。例如,人文艺术专业的学生可通过AI生图、智能语音生成等实验探索艺术创作的边界;理工科学生则能深入AI编码、数据处理等技术实践;而社科专业的学生可结合AI工具研究社会现象与伦理问题。
这种模块化设计不仅打破了传统课程“一刀切”的局限,还支持高校根据自身需求灵活配置内容。无论是想了解AI基础的社会学学生,还是希望掌握智能编码的计算机专业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图:AI通识课三个标准版本)
“真模型+真算力”:让实践不再“纸上谈兵”
“动手学AI”课程的核心在于“实践”。课程的实验环节由阿里云技术团队精心设计,基于通义大模型能力及阿里云百炼平台,引导学生完成智能体应用、RAG应用(检索增强生成)、工作流应用等任务。例如,学生可通过拖拽式操作构建AI助手,或利用RAG技术开发个性化知识问答系统。
同时课程实践过程中的所有算力需求,由阿里云高校支持计划“云工开物”的算力券进行全覆盖。截至目前,云工开物计划已支持全国300余所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公益投入高校用云资源2亿元以上,助力高校学生培养与科研创新。
(图:AI通识课实践设计及效果展示)
对于高校而言,AI通识课降低了开设AI相关课程的技术与成本门槛;对学生来说,它则是一把打开AI世界的“钥匙”。通过这门课,学生不仅能掌握技术,还能理解产业需求,成为既懂AI又懂行业的复合型人才。人工智能与各个学科的碰撞,也许正在孕育全新的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