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坚守一线写奉献 匠心锤技谱新篇

——记其亚新疆集团辰丰碳素有限公司煤气站班组

大到飞机轮船,小到可乐瓶易拉罐,电解铝在交通运输、包装行业、建筑工程、电子工业等若干领域发挥着举重若轻的作用。大众享受着电解铝产品带来的便利,或许并不了解电解铝生产过程中,离不开一种电解反应的核心原料,预焙阳极炭块。

其亚新疆集团下属新疆辰丰碳素有限公司煤气站班组全体13位成员日复一日工作的主要内容,便是为了给预焙阳极炭块的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可燃气体。

4月,笔者走进天山北麓茫茫戈壁,近距离了解煤气站运行二班班组用坚守与智慧守护着电解铝生产的“生命线”,在远离故土的荒原上浇筑出年产40万吨预焙阳极炭块的奋进故事。

班长黄彦海和中控员安亚莉、冯翠珍紧盯着参数曲线。

班长黄彦海和中控员安亚莉、冯翠珍紧盯着参数曲线。

炉火映初心:与设备较劲,与时间赛跑

冬夜的戈壁滩寒风刺骨,煤气站中控室的屏幕却始终亮着。班长黄彦海和中控员安亚莉、冯翠珍紧盯着参数曲线,手边的对讲机随时可能响起——这是煤气班组的日常。作为电解铝预焙阳极碳素生产线的“肺部”,他们负责为预焙阳极碳素焙烧车间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工业煤气,作为碳素生产至关重要的一环,一旦断供,整个预焙阳极碳素生产线将陷入瘫痪。

刚刚完成巡检的90后工人金鹏擦了擦额头的汗,他的工作日常就是在车间各项设备间不断穿梭。“我们在巡检时不仅要查看各项设备运行是否正常,还要查看仪表指数是否在设定范围内。”他提醒来访的笔者,指了指轰鸣的机器,“凭借多年的巡检经验,现在光凭借设备运转的声音,我们就能对设备运转做一次基础判断”说话间,他打开手电筒仔细的查看了设备之间的连接接口。

在这里,应急处理预案不是墙上的摆设,而是每个人必须牢记的保命法则。每一次巡检,都是与潜在危险的周旋;每一分钟的工作,都在挑战身体的承受极限。“潜在隐患我们都有经验应对,从未出现一次安全事故,但最怕这些设备‘闹脾气’。因此,为它们做好日常体检工作,维护好它们的‘身体健康’,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副班长王刚杰虽年仅23岁,却和班长大哥一样,将安全生产的准则与设备巡检的重点铭刻于心。

实践凝真知:控本提质效,用脑更入心

有生活经验的读者会知道,用铁锅烧自来水,久而久之铁锅内壁会结上水垢。水垢越来越厚,烧水的效率也会越来越低。副班长候东鸿表示,煤气站车间的生产锅炉也是一样的道理。

早几年,生产用余热锅炉一直使用工业水,结出的水垢导致每3至5个月就得停炉检修、开展清理。普通人家洗锅容易,但煤气站车间气化炉停炉后再启动,至少需要10吨柴油、30吨石英砂,人力物力少说都要数十万元。

“大家一起想了个办法。”副班长候东鸿回忆,几年前,班组成员一同与车间领导共同商议,将电厂输送至多晶硅的蒸汽截留,取冷凝水供生产锅炉使用。冷凝水干净无杂质,基本与蒸馏水无异,余热锅炉换热使用基本不结水垢。使用这个方法后,煤气站车间气化炉在未出现因余热锅炉频繁结垢而造成启炉停炉的状况。

此外,早些年工作中,煤气站气化炉总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结焦结渣的情况而无法正常运行,不得不停炉检修。巡检工李佳伟表示,班组成员经常在工作业余时间和车间领导共同参与学习炉内掺烧高岭土的方法,经过摸索,大家配出了适合煤气站气化炉高岭土掺配使用量,降低炉子结焦结渣的频率,基本实现一年内不因结焦结渣而停炉。车间用实践得来的合理化建议,为企业年节约成本超百万元。

明月照归途:万里家山路,咫尺匠人心

在车间荣誉柜里,“先进安全班组”的荣誉证书,与班组全家福并立。这张拍摄于2023年的合影中,有人眼角还挂着检修后的煤灰。对于这群离家最远3000多公里的建设者而言,思念是藏在安全帽里的家乡土,是手机相册里定格的孩童笑脸。

51岁的王丽苹还有几年退休,她的丈夫在组装车间干了二十余载。这对“碳素夫妻”的日常,是交接班时匆匆一瞥的默契。中控工安亚莉与焙烧车间检修班班组长的丈夫胡飞飞,一年几乎只能见一次家里时常惦念的两个孩子,视频时总会反复擦拭屏幕,“怕孩子认不得爸妈的模样”。班长黄彦海的微信收藏里,存着天水老家发来的麻辣烫视频,沸腾的红油间浮沉着无数日夜的乡愁。

但戈壁的风沙从吹不散他们的坚守。春节时段的排班表总是写满温情:金鹏、李佳伟等年轻小伙主动留守,让适龄大哥回家相亲;老师傅们抢着值除夕班次。2024年除夕夜,当中控工安亚莉将第一锅自煮的饺子端进值班室时,碗盏碰出的,是比烟花更绚烂的团圆。

今年是“十四五”攻坚之年,也是其亚新疆集团发展的关键一年。这个平均年龄跨越三代人、获得过三次“先进安全班组”的集体,将继续书写着属于新时代建设者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只不过他们的钢铁,是燃烧在茫茫荒原上的赤子之心。

袁宇君 吴东方 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