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创新服务“软实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今年“五一”期间,宁夏银川市全力营造服务优、质量佳、覆盖广的服务环境,文旅市场迎来火爆景象。而在这背后,一场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在正在上演,兴庆区开放17处机关停车场、西夏区腾出1049个泊位、金凤区设立659个“暖心驿站”,银川市机关事业单位累计提供免费停车位2866个……这些“让位于客”的暖心举措,恰是银川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微观镜像,人文环境作为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这座城市开放包容、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主动发力,让服务更具前瞻性
银川市为企服务主动感知延伸至政策前端。涉企执法领域创新“白名单”制度,对548家企业实行“无事不扰”,涉企检查频次同比下降33%。提前布局《民营经济促进法》配套措施,出台《企业评价部门服务质效机制》,评价内容涵盖政务服务、融资支持等全领域,推动服务效能精准提升。银川市项目审批主管部门创新构建“现场办公 专题会商 跟踪督办”服务机制,针对76项市政建设项目成立“一项目一专班”,分批次优化施工方案,保障企业项目高效申报、如期施工。出台《银川市建设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形成商业秘密保护“银川经验”,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
对标一流,让简政更具感知度
银川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彰显标杆价值。生态环境领域,建立“五阶执法”流程,对企业13件轻微违法行为免罚92万元;市场监管领域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率达100%,建立3800余项裁量基准。创新推出的“扫码入企”监管模式,要求执法人员持专属二维码入企检查,企业扫码即可核验检查事项、评价执法过程,127次扫码检查实现零争议。在信用体系建设中,银川市创新智慧监管服务,依托356.8万条信用数据,在食品药品、工程建设等20个行业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并推行纳税信用修复权益保障机制,覆盖“预警-惩戒-修复”全链条。
挖潜强体,让发展更具延伸力
银川市健全创新型企业育小、登高、升规、晋位梯次培育体系,2025年一季度,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自治区瞪羚企业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企业创新投入指数为52.67%,环比上升9.81个百分点,这些数据印证着营商沃土的丰硕成果。
更令人振奋的是实体工业的“逆势上扬”,宁夏旭晶石英型材及器件项目是宁夏鑫晶盛电子材料公司在银川投资建设的第8个项目,该项目去年完成了开工前的筹备工作,今年年初全面开工,一期总投资5亿元,整体项目预计5月30日前可启动运营。巨冈精工(宁夏)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耕工业母机近20年,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研发制造方面国内领先,3月16日,巨冈精工投资建设的高端精密工业母机生产制造及智慧化工厂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助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从“扫码入企”到“秒批秒办”,银川这座“塞上湖城”正以营商环境的“软实力”,诠释营商环境是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在这片充满机遇的沃土上,优化营商环境永远都是进行时。
来源:银川市营商环境促进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