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添加”不能标了!教你4招看懂配料表,吃得安全又放心!
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其中一项直指“零添加”——
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
此标准一经发布
引起了网友热议↓
为何禁用“零添加”“不添加”?
当前很多食品都标榜“零添加”“不添加”,利用消费者追求“天然”、不喜欢食品添加剂的心理来促销,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为“溢价”买单。
实际上,“不添加”只是对于生产过程的描述,与食品终产品中配料或成分的含量并不完全等同。
有些含糖饮料会使用“不添加甜味剂”的声称吸引消费者,却造成了消费者认为产品中没有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误解。
更有产品声称不添加某单一品种的食品添加剂,如不添加某一种甜味剂,实际使用了其他甜味剂作为代替,影响了消费者的正确认知。
显然,“零添加”并不是安全标准,只是一种商业“话术”,也是一种营销噱头。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曾表示,所谓的“零添加”更多是相关企业在商业营销中创造的概念。
为了避免“不添加”“零添加”声称对消费者的误导,新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标准实施后,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
烟熏:如熏制腊肉、火腿、鱼等无需添加防腐剂。
酒精:酒精具有杀菌作用,比如腐乳里常添加食用酒精来抑制微生物生长。
如何看懂食品配料表
吃得更安全?
消费者想要了解食品的真实属性,正确阅读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等食品标签信息才是关键。
01
查看配料顺序
配料表中的成分是按照加入量的多少进行排列。一般前三位是食品的主要成分,有助于我们快速了解食品主要构成。
02
判断配料表的简洁性
配料表越简短越好,成分多说明该食品或饮料是经过深加工的。例如,纯牛奶的配料表通常只有生牛乳。
03
注意配料表中是否含有这些添加剂,以及它们的含量是否超标。
甜味剂:常见的添加糖有白糖、砂糖、果糖、葡萄糖、糊精、麦芽糊精、淀粉糖浆、果葡糖浆、麦芽糖、玉米糖浆、木糖醇、麦芽糖醇、甜蜜素、安赛蜜等。
防腐剂:常见的有山梨酸钾、苯甲酸及其钠盐、丙酸及其钠盐和钙盐、硝酸钠、硝酸钾、亚硝酸钠、亚硝酸钾、二氧化碳等。
漂白剂:常见的有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钾、亚硫酸钠等。
抗氧化剂:上述漂白剂中很多也都可以用作抗氧化剂。除此之外,常见的还有茶多酚、抗坏血酸钙、抗坏血酸钠、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等。
04
注意特殊成分
如对某些食物过敏,要特别注意配料表中是否含有过敏原。
反式脂肪不利于健康,常见的反式脂肪包括植脂末、氢化植物油、人造奶油、起酥油、代可可脂等,建议选择反式脂肪酸含量低或“0”的产品。
消费者需要真正关心的是
食品添加剂是否
经食品和卫生主管部门认可
判定一种食品是否安全
首先看食品成分
和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剂量
不要被“零添加”轻易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