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进京“窗口” 丰台街道拆除铁路沿线违法建设6处
挖掘机的轰鸣声中,腾空的平房应声落地,建筑垃圾随即被清运一空……位于丰台段铁路30米红线内,二十余年的铁路局门卫室被拆除,露出了规整的黄土地基,这是今年丰台街道铁路沿线,综合整治行动中的一个缩影。截至5月,丰台街道已拆除铁路沿线违法建设6处,腾退占地2422.72平方米,拆除点位全部实现“场清地净”,为擦亮进京“窗口”形象,筑牢安全防线按下“加速键”。
作为连接京津冀的重要通道,铁路沿线是展示城市面貌的“窗口”,更是安全运输的“生命线”。然而,历史遗留建筑长期盘踞在铁路沿线,威胁着列车运行安全,与进京廊道的形象定位格格不入。
“这附近有好几处平房、垃圾站和临时工棚,大风天彩钢板随时可能掀翻,更有住户私接电线、堆放易燃物,安全隐患非常大。”一名执法队员介绍。今年初,丰台街道执法队成立专项整治小组,对沿线30米范围内违建“拉网式”排查,建立拆违腾地年度任务台账,明确“拆违建、清垃圾、织绿网”的整治路径。
“拆违不是一拆了之,必须坚持拆到哪、清到哪、管到哪。”街道执法队负责人介绍。街道采取“机械拆除 人工清理”的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拆除过程中,建筑垃圾即拆即运,洒水降尘全面作业,执法人员每日巡检,全力防止违建“返潮”。
“现在路过这里,心里踏实多了。”家住附近的李阿姨指着铁轨旁的空地说。街道后续计划对腾退空地实施硬化或复绿改造,曾经的“灰色地带”将变为居民可漫步的“安全廊道”。
拆除只是第一步。为避免“前脚拆、后脚建”,街道构建起“巡查—处置—反馈”闭环:利用查违平台卫星航片监管违建,对比历史图斑锁定新增违建;执法人员每日巡查两次,每周开展集中排查;结合接诉即办群众反映诉求,形成全天候监督网络,“发现即制止”违建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