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白玉京:能干扰F-22锁定的阵风战斗机,为何被PL-15一击必杀?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白玉京】

近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空战在喀喇昆仑西段爆发,巴基斯坦空军对印度展开了精密筹划的空中打击。根据巴方通报与社交平台大量佐证资料,印度空军在短时间内损失6架军机,其中最引发震动的,是“阵风”战斗机被中国PL-15击毁。

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空战胜负。阵风战机是印度近年来最引以为傲的高端装备,拥有主动相控阵雷达、具备超视距作战能力,还搭载了号称能抵御F-22锁定的Spectra综合电子战系统。在西方航空界的设想中,它是第四代半战斗机中的“终极形态”,专为复杂电磁环境设计,理论上极难被锁定击落。

但这一次,它不仅被击中,而且是在几乎没有规避动作的情况下被PL-15导弹击中。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对于这场“沉默的远程猎杀”,我们必须从战场布局、电磁对抗机制与导弹技术的协同变化中,重新理解现代空战的真相。

欧洲最先进的空战自卫系统失效了

按理说,阵风战机不该这么轻易被击落。

阵风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空战自卫系统Spectra,号称可以360度无死角保护战机

它所搭载的Spectra电子战系统,被法国达索公司誉为“欧洲最先进的空战自卫系统”。这个系统集成了雷达告警接收器(RWR)、主动干扰机(DRFM)和箔条/红外诱饵发射器,能在敌方雷达锁定之初就发出预警,随后自动释放干扰波束或诱饵弹躲避导弹追踪。在北约历次演习中,Spectra曾成功干扰美军雷达,甚至F-22隐身战机也无法锁定,可谓名声在外。

那么,它为何未能抵御PL-15?

问题的关键,或许不在Spectra系统本身的技术短板,而在于巴基斯坦空军所采取的战法与态势,超出了Spectra的反应边界。Spectra系统是设计用于应对“常规空战流程”的防御系统:雷达探测→威胁识别→干扰规避。但是面对PL-15,Spectra系统可能不是“没有干扰成功”,而是“连干扰启动都来不及”。

因为PL-15并非孤军突袭,而是置于一整套“预警+数据链+导引一体化”的作战网络中。PL-15通常在中段飞行阶段由预警机或地面雷达通过数据链精确引导,直到末段才启动主动雷达导引。PL-15的主动雷达导引头启动时间很短,一旦激活即进入末段锁定,而这时距离目标可能已不足20公里,留给Spectra的反应时间以秒计,干扰窗口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