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新探|五色糯米饭:伴随广西“三月三”的岁月留香
孩子们在广西南宁市民族大道东段小学品尝五色糯米饭等传统美食。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这道看似寻常的家常美味,其制作技艺在广西传承已久。2010年,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被列入广西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色糯米饭的颜色来自天然植物。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潘红华介绍,除了糯米原来的白色之外,黑、红、紫、黄四色源自枫叶、红蓝草、紫番藤、密蒙花或栀子果等植物。各色植物原料分别捣碎泡成汁水,浸泡糯米染色,再隔布或笼来蒸熟。
“农历三月三恰好是染色植物生长最好的时节,我们在这个时间做五色糯米饭是代代相传的一种习俗,就像中秋吃月饼、春节吃年糕一样。”潘红华说。
在广西南宁市明秀东路一处建设工地,工作人员在分享美食。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来自吉林的游客朱琳琳第一次品尝五色糯米饭,入口前就被鲜艳的色彩吸引了,她依次尝了不同颜色,接着又将各色糯米饭拌匀。“怎样都好吃!我们要跟村民买材料回到东北自己做来吃。”她说。
随着“三月三”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融入文旅脉动的“三月三”招牌也在广西越打越响。作为待客“重头戏”的五色糯米饭,成为广西“三月三”文旅活动中的一大特色,向各地游客推介与分享。
广西“三月三”期间,当游人从木桶中舀起那团温热的糯米饭,看到的不仅是祖先的智慧结晶,更是一口传承的味道——就像枫叶年复一年染色新米,传统总能在每个春天找到重生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