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泽连斯基未启程,前线先兵变:乌军逃跑遭波兰雇佣兵“斩立决”

就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启程前往伊斯坦布尔的时刻,前线传来一桩丑闻,令原本就岌岌可危的乌克兰士气再遭重创。

乌东地区再现动员兵与督战队火拼,逃兵未遂者被 " 当场正法 ",而这场内部溃败的血色注脚,或将成为俄乌谈判桌上最沉重的砝码。

谈判在即,乌军先乱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 " 胜利日 " 纪念讲话中,罕见公开提出与乌克兰展开直接谈判,并得到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支持。压力之下,泽连斯基最终也做出了响应,宣布愿意赴土耳其,就全面停火展开磋商。

然而,就在会谈临近之际,一桩被俄方曝光的前线事件,为乌方代表团的出行蒙上一层阴影。

据俄武装力量 " 东部 " 集团一名代号为 " 猫 " 的士兵向媒体透露,在乌克兰东南部乌格列达尔前线,一支乌军动员部队试图在夜间集体脱离阵地,但在撤离途中遭遇背后驻扎的外国雇佣兵督战队拦截,双方爆发枪战,部分逃兵被当场击毙。

" 这种交火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一周会有两三次。" 据这位俄军士兵称,交战的主因,是乌克兰动员兵频繁试图逃离前线,而所谓的 " 督战队 " ——多为波兰背景的外国雇佣兵——负责阻止他们逃跑," 谁敢临阵脱逃,谁就当场解决 "。

督战队背后的北约影子

俄罗斯媒体指出,这些 " 雇佣兵督战队 " 大多来自北约国家,尤其是波兰。他们虽未身披军装,但实质充当了乌克兰政府的 " 外包战力 " 与军纪维持者。

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不少西方国家对外宣称未直接参战,实则通过 " 志愿军 " 或 " 合同兵 " 形式变相介入。他们的存在,不只是为了火力支援,更重要的任务是防止乌军动员兵在持续高压下崩溃逃逸。

这一残酷结构揭示出乌克兰当前战场现实:依靠征召的基层士兵拼命、依靠外籍雇佣兵 " 维稳 ",而两者之间的信任早已崩塌,只靠枪口维系。

欧洲捣局,美国抽身

讽刺的是,就在俄乌双方准备坐到谈判桌上时,欧洲却试图将桌子掀翻。欧盟对俄罗斯实施了新一轮制裁,摆出明显不满的姿态,意图搅乱即将到来的停火进程。

但在普京看来,现在的时间点恰恰是谈判的 " 天时 "。俄军在前线已经稳占主动,美俄关系因特朗普回归而出现 " 转圜 ",即便谈判难以推进,责任也将由乌克兰或其欧洲支持者来背锅。普京不必再拿俄军血肉硬拼西方意志,更可借助战场消息和外交氛围,于谈判中争取最大利益。

数据为证:崩溃正在进行中

据乌克兰军检系统统计,仅 2025 年前四个月,已有近两万名乌军士兵因 " 逃兵 "、" 拒战 "、" 抗命 " 等罪名被立案处理,平均每天超 150 人。这还不包括过去三年间累计逃亡者的规模。

在这种背景下,泽连斯基即使再高调,也无法掩盖乌军士气与战力的全面溃败。对俄罗斯而言,前线的混乱不是障碍,而是筹码。俄方可以耐心等待,让乌克兰在内耗中自溃,然后以 " 和平 " 之名收割成果。

谈判,是停战的开始,还是进攻的前奏?

泽连斯基这次是否真正带着诚意来谈尚不可知,但无论他如何装作坚定,乌克兰国内的情势已经将他拖入一场无可回避的泥潭。外国雇佣兵替乌政府维稳,动员兵被迫赴死,欧洲在背后叫停,美国在台前抽身——这是一场结构性的危机,早已超越战术层面。

谈判或许能缓兵,但无法逆转这场崩塌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