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AI原生入口”之争, 蚂蚁加码智能眼镜

押注下一代“AI原生入口”的竞赛正在悄然进行。9月12日,蚂蚁集团在外滩大会上发布了智能眼镜可信连接技术框架gPass,智能设备的迅速发展中,支付宝瞄准了智能眼镜端的提前卡位。

2025年被视作“AI眼镜元年”,根据IDC发布的《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季度跟踪报告》,仅今年一季度,中国市场就卖出了49.4万台智能眼镜,同比增长116.1%。AI时代下,智能眼镜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个人移动入口。

但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如何围绕AI眼镜构建服务生态仍是一个行业命题,蚂蚁和智能眼镜厂商们正加速入局。

具体来看,蚂蚁新发布的gPass主要对准AI眼镜与智能体之间安全、可信、即时信息交互的需求,集成可信身份流通,设备认证、声纹、虹膜、指纹等无感核身技术,是支持智能眼镜识别、验证使用者身份,提升人机交互安全、效率的技术框架。

技术背后,是蚂蚁在投入智能眼镜生态构建,试图为支付、医疗等业务未来在智能眼镜端的市场份额提前“卡位”。

外滩大会上,记者体验了支付宝与雷鸟联合推出的“看一下支付”,用户戴上眼镜即显示时间与唤醒方式,说出支付指令后,只要注视“看一下支付二维码”再次确认支付金额,AI眼镜屏幕就会显示支付已完成,全程不用掏手机。

记者了解到,“看一下支付”这个方案来自过去几个月,蚂蚁集团与眼镜厂商、芯片、ODM厂商的共同合作,蚂蚁透露,未来将在文旅、出行、医疗等场景中与智能眼镜厂商有更多合作。

“过去几个月我和智能眼镜厂商的专家有不少交流,大家都认为AI眼镜热潮不仅是硬件升级,更是交互范式的重构,有望进化成可随身佩戴的服务入口。另一方面,大家对智能眼镜目前的热潮是相对冷静的,因为还缺乏爆发式的消费需求。”外滩大会上,蚂蚁集团资深副总裁周志峰表示。

这意味着,对厂商来说,要真正成为“下一代入口”,智能眼镜还需要变得更好看好戴、切入更多生活场景、建立完整的智能体生态。而对选择投入智能眼镜入口的蚂蚁来说,这实际上也是对未来支付、生活方式迁移的一场豪赌,如何将智能眼镜变得“好用”已成为厂商与生态参与者的共同挑战。智能眼镜要走出“爆发前夜”,仍要完成从“技术产品”到“日常工具”的惊险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