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阔折叠方案“出圈”, 友商跟进路线图浮出水面
数码 I 渝码科技
华为于 3 月 20 日 举行的春季发布会上推出业内首款阔折叠手机 Pura X,凭借 16:10 的阔型内屏刷新折叠屏比例定义。
据博主“智慧芯片案内人”9月3日爆料,截止第 34 周(8月18-8月24),Pura X 出货量已突破 70 万台,其中典藏版与普通版销量更达到 4:3,高端化节奏远超华为内部预期。
亮眼的成绩迅速引发连锁反应,多家厂商已把“类阔折叠”提上日程,折叠屏赛道出现“横向内折→竖向小折→三折叠”之后的第四轮技术跟随潮。
跟进名单与时间表
据供应链消息显示,荣耀下一代 Magic V Fold 正在测试 15.6:10 的定制比例柔性屏,工程机已完成 EVT(工程验证测试),预计 2026 年 Q1 发布。
OPPO 内部路线图出现一款代号“Dolphin”的阔折叠项目,屏幕比例 16.9:10,主打影像旗舰,计划 2026 年中量产。
而小米供应链则反馈,小米与华星光电联合开发 15.8:10 的阔型屏,目标机型或为 MIX Fold 5,已启动小批量试产。
此外,尽管三星 Z Fold 系列仍坚持 22.1:9 的狭长比例,但韩媒 The Elec 透露,三星 Display 已接到一家中国厂商的 16:10 级别折叠屏订单,预计 2025年第出货,间接坐实行业跟进潮流。
为何集体转向“阔折叠”?
折叠屏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在便携性和大屏体验之间找平衡;然而,传统的折叠屏手机往往在屏幕比例上存在缺陷,导致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频繁调整设备方向,以适应不同场景。
华为 Pura X 的 16:10 阔折叠设计,改变了这一现状。16:10 的屏幕比例接近主流平板设备,意味着用户在阅读、观看视频、炒股或进行移动办公时,无需二次旋转设备即可实现满屏显示。
同时,阔折叠设计还为多任务处理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用户可以在屏幕上同时打开两个应用,进行更高效的操作。
除了用户体验的体验,阔折叠设计在成本控制方面也具有显著的优势。
传统的三折叠手机需要更复杂的双铰链和三块面板,不仅增加了难度,还提高了成本。
相比之下,阔折叠手机只需单铰链和两块面板即可实现,大大简化了生产工艺。
据行业数据显示,阔折叠手机的良品率可以提升 8% 至 10%,意味着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更高效地利用原材料,减少浪费。
而 BOM(物料清单)成本仅比传统内折手机高约 5%,意味着诸如荣耀、OPPO 等厂商能在不显著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快速切入类阔折屏手机市场。
华为的先发壁垒
IDC 预测,2026 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达 800 万台,“阔折叠”细分品类有望从 2024 年的 0 增长至 200 万台,其中华为仍将占据 60% 以上份额。
其他厂商若想真正分羹,需同时解决专利、屏幕资源、应用适配三大壁垒,短期内更可能以“15.x:10”的微调比例避开专利雷区,形成“类阔折叠”差异化阵营。
据爆料,华为围绕 16:10 阔折叠已申请 42 项核心专利,涵盖铰链同步补偿、屏幕应力缓冲以及 App 比例自适应算法等。
在生态方面,小红书、抖音、爱奇艺等 120+ 头部应用已完成阔型屏适配,并针对 AI 眼动翻页、双窗口并行等场景给出深度优化,而跟随者需重新与开发者谈判适配周期。
供应链方面,Pura 屏幕由京东方与华为联合开发,18 个月独占期意味着 2025 年内只能采用次级良率面板或转向三星,成本劣势明显。
总而言之,华为用 Pura X 再次证明:折叠屏的竞争已从“能否折叠”进入“为何折叠、如何更高效折叠”阶段。
当友商集体跟进阔折叠方案时,华为已通过专利、生态与供应链锁定至少一年的领先身位,折叠屏市场将迎来继“形态创新”之后的第二轮“场景效率大战”。